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們

11月12至23日,翎格設計將展開一趟「選品見學之旅」,這段期間如有需要我們服務的地方,

請以E-mail: service@ringo-design.com    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儘快回覆您,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希望這趟選品見學的旅程可以收穫滿滿^^

1112-1123.jpg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FFICE1 (2).jpg

常在電影雜誌上看到,許多歐洲國家的辦公室內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成了他們辦公室的首選。而且有研究報告指出,綠色能舒緩工作時的情緒,當工作中產生急躁心理的時候,抬眼看看繁茂的綠葉,往往會產生一種視覺效應,心中的煩悶也就煙消雲散了。

除此以外,不少植物還具有很好的淨化空氣及除塵殺菌的效果。對於常在辦公室內的上班族來說,綠色植栽可以讓視覺休息放鬆,更可以吸附髒污、給予較好的氧氣量。所以您是不是也想在自己的辦公周邊內養一些花花草草,來調節心情了嗎?

OFFICE2 (2).jpg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美學空間裡的物品該如何挑選?

簡單樸直是清美學空間裡訴求的一種淨度

人在空間內生活仍有生活用品上的需求所以在選品搭配上更顯重要用心挑選自己所需要的買來後可以好好珍惜的物品置放在清美學的空間內仍保有那份純美也多加了一些生活感

清美學選品.jpg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區的老舊公寓式房子周邊有其便利性但大部分卻無景觀可言 然而要如何創造自己周遭的生活美學這也是居住在城市裡的我們要好好的來思考!

或許家戶的屋內環境打造得美輪美奐但沿途中的建物外觀卻可能是凌亂破舊的,而在這些建物中你我的家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路過時的風景就不是那樣的美麗回家的好心情也少了許多....w1.jpg

城市的外觀仍需藉由大家的努力來改善招牌的設置規劃外牆色系上的整合種植些綠色植栽等等都能讓你我家的外觀變成鄰居眼中美麗的視覺那麼從家的窗景看出去就會有不一樣了~

希望有天在我們生活中的城市街景也能變的和國外一樣的有味道^^IMG_8872.JPG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日本建築師在作品完工後,會對外舉辦見學分享會、與同業或建築系學生進行交流,仿效此種教學相長、相互提升的模式,專精清美學風格的「翎格設計」總監潘怡華,特地邀請設計同好參訪其最新設計案,欲以設計作品為媒介,分享清美學簡單而不簡陋、優雅而不庸俗的設計思維。

▲接受日本文化薰息的潘怡華,決意將日式清美學及職人精神帶回台灣,多年來致力闡揚樸實直率、淡雅清麗的空間語彙。

此設計項目位於台灣北部,業主過去曾在國外居住多年,不習慣大台北地區的擁擠,重新替自己與家人在北部地區尋找歇腳處,不只做為週末遠離塵囂的歇心用途,也是親友們聚會的場所。與潘怡華熟識多年的業主,深知其工作內容與認真程度,相當認同「翎格設計」的設計哲學,購屋後、在毛胚屋階段直接委託「翎格設計」進行規劃,潘怡華提出用生活風格詮釋空間的做法,以「剛好就好」的設計哲學,從裡而外,從最深層的空間肌底,注入日式設計的「清與輕」,帶給人真正自在、零負擔的輕生活。

此案在新落成的大樓裡屬於中小坪數的格局,設計格調亦不同於建案「日式精品藝術宅」的初始設定,卻能讓大樓工作人員造訪時屢屢驚嘆。潘怡華重新詮釋建案「居住的藝術品」之定位,在純淨無印的空間中,烘托恰到好處自然與暖意,將生活美學化為藝術,書寫在屋瓦的字裡行間。

建物本身採取日式簡約的設計,以格柵構築質樸淨雅的建築立面,潘怡華在衡量建物內外的設計風格後,維持清透溫暖的設計方法,素淨的輕和風設計回應外觀的簡約輪廓,同時順應建物垂直綠化的空中院落,利用原陽台落地窗與柱子的間縫加裝障子門,日光因此變得清透柔和,障子門的細緻線條亦回應外牆木格柵的溫潤層次。

原本三房的格局,考量房子的使用用途以聚會與度假為主,兩間小房間的格局不僅會分割空間感,也無法達到親人相聚的互動效果,潘怡華將兩小房改為一大房,並置入日本壁櫥式的收納櫥櫃,提供更充裕的收納彈性。主臥室也打破常態設定,將床鋪改為和室榻榻米,模糊空間的使用屬性,可以當臥鋪也能是茶室,傳統家固定的樣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隨性、自由的生活態度。

承襲建商在進入大門後,預留一塊完整長方形空間,將此塊完整的空間設定為公共場域,包含客廳、餐廳、閱讀區與玄關,但空間利用卻有別於傳統室內設計作法——使用現成的三道完整牆面做為客廳與餐廳,也沒有設計櫃體圈圍出獨立玄關,反而將入門後的第一道牆面置入開放式層板,結合窗邊小沙發,成為居家展示、閱讀區等多功能區塊。

置於餐廳,潘怡華則縮減客廳電視牆的面寬度,並左移廚房開口、改為隱藏門與牆面融合,提供完整立面做為餐廳使用,經過牆面與開口的微調,也順利避開廚房與客衛門口相對的問題。

▲建商預留的開放公共空間,潘怡華調整牆面尺度,替餐廳創造一道牆面,而另一側面對大門的牆面則規劃開放式層板,另闢一區居家展示、閱讀區等多功能區塊。©翎格設計

設計理念

減法哲學將家的感質捏塑在最剛好的狀態,以不過量的適切設計創造剛好就好的居家幸福感,讓設計與生活如影隨形,品嚐恰到其份的美好。

Open House 見學活動,分享清美學の生活之道

潘怡華首先透過簡報闡述此案的設計理念,接著帶領見學者們參觀各個空間並解說規劃細則。她表示,清美學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主張從真實生活在空間裡的人們的角度思考,透過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

 

◎彈性與細膩,美感蔓延三個世代

此案的空間使用者擴及全家族,年齡層遍及三個世代,「清美學雖以女性角度思考,卻不受限於性別,而是能讓每位家庭成員都能自在而舒適。」潘怡華說,「適切の生活之道」是她欲藉此案發酵的意識,藉由直樸淡麗的美感鋪陳,綻放日常的恬靜美好,並延續感染整個家族的人,重新順應環境與自我調息,將適切生活的價值觀影響上下一代。

如何在細節處滿足每位成員,同時維持純淨柔和清美學的整體性,她在細節處下了許多功夫,首先,打破家的既定格局,各空間的設計傾向多樣化的使用性能,玄關旁的區域透過家具跟層板揉合多元機能,賦予不受限的使用能量;餐桌與客廳的近距離,聚會時輕鬆融為一體;走入主臥看不到床鋪,取而代之的是由四疊組成的臥鋪,引入疊蓆文化不僅讓長輩感到熟悉,也增加使用的彈性。

空間用色呈現無負擔的色彩美學,適應不同年世代的喜好,松木層板、門片與原木系列的家具維持色系的一致性,提供溫潤而清新的生活質感;淡藍色沙發與點綴性的黑、白燈具,訴說溫和而不軟弱的空間特質。並以障子門取代落地窗簾,在簡約清麗的設計中加入和風調味,讓傳統日本元素提煉寧靜。

▲木材質的溫潤、布沙發的柔軟或是障子門的柔和,在處處溫暖的空間加入鐵材的燈具,黑與白相對,讓優雅的清美學變得有個性。

主臥室以榻榻米取代傳統床墊,平時做為茶室,夜晚則是臥鋪,並利用下方規劃大型抽屜,收納被褥與床單。

▲主臥藉由避樑在兩側創造具有深度的收納,下方靠近床的地方設計內凹平台方便置物,並裝設閱讀燈,中間則以繃布創造舒適的床頭靠背,細膩考量各種使用需求。 

▲次臥利用窗邊的角窗規劃閱讀區,折疊桌板具有使用機能也兼顧空間感,見學設計師們紛紛探究桌板使用的五金,發揮設計者好奇與求知的精神。

◎樸素而不簡單,風格藏在細節裡

與屋主取得風格跟生活態度的共識後,毛胚階段即退掉建商所附的門片、拋光石英磚地板、超耐磨地板、廚櫃與料理台面、浴櫃,潘怡華表示,不論是退換建商既有的材料或是新建材的選用,均掌握「捨棄不必要,只用好東西」的原則。並新增一組免治馬桶以及使用全熱交換機與隱藏式空氣清淨機,後二者結合功能性與不佔地面收納空間的做法,藏於天花板之中。潘怡華減少硬體施作的幅度,更多留白空間做為純淨生活的舞台,釋放出來的預算則投資在更好的設備與建材,讓業主享有更舒適質感的生活。

▲「買東西的時候用心挑選,買來之後可以好好珍藏。」這一直是潘怡華在幫業主選配家具時的主要考量,受託全權處理家具家飾的配置與採購,特地採購日本「CLASKA」的沙發與法國設計師Serge Mouille的壁燈,構成的畫面令人賞心悅目。

▲玄關與廚房使用仿水泥粉光的地磚,灰色耐髒汙且與空間的純淨相契合。料理牆面選用白色亮面的釉面壁,陶土色的磚縫不易卡油污,磚面有自然立體的手感。潘怡華表示,此磚雖然所費不貲,局部使用能夠平衡預算與質感,也再次體現其價值:設計不必多,精準到位即可。©翎格設計

▲捨棄不必要的房間,做為次臥的收納櫥櫃與歇心角落。

▲採日式壁櫥的方式,具有一定深度可收納大型衣物,也可善用單品整齊收納。層板與拉簾具有高度彈性,也不會阻擋窗戶的自然採光。

▲換掉浴櫃改用同樣的松木板材,顧及從裡到外的一致性。©翎格設計

◎美感空間的表現,源自於生活

一反過去業界藉設計展現生活風格的習慣,反過來用居住者的生活美學烘托居宅風格,潘怡華表示,「直、樸、淡、麗」的美感鋪陳不是來自空間的硬體造型,而是源自於人們的真切生活。仔細觀察,此案的空間基底是白牆,沒有額外的造型背板或壁紙,內部最突顯的立面是松木房門;電視牆也不做造型設計,以一座電視櫃跟層架做為主要設計,降低設計的篇幅,才能讓生活綻放本質。

▲空間的基底由白牆與松木材組成,強調建材原本的特徵與實際生活上使用的手感,在簡單純粹中營造舒適的氛圍。

▲沒有多餘設計的電視牆與沙發背牆,素淨白牆基底更能凸顯家具與燈飾之美。

▲電視牆的角落,書畫稍微遮擋了線頭,也不經意留下生活的餘溫。

▲家的魅力來自於屋主的生活,透過書本、植栽、行李箱、毛線球等生活物件,在設計中注入日常生活,或以日常物件替風格增色。

▲廚房的生活感也令見學者驚嘆,無印電子鍋、野田珐瑯壺、實木麵包盤、藤編鍋墊⋯⋯這些料理道具流露居住者的品味,讓平凡無奇的廚房變得好看。

 

廚櫃收納.jpg

▲潘怡華分享,為了保持空間感,沒有讓滿滿的櫃體佔據廚房,利用L型廚具規劃基本收納,另外添置移動式收納架增加彈性。 

▲潘怡華在臉書分享,運用旅行中的記憶元素,投注在日常生活,變成生活的養分。

 

見學者分享

▲樸枂設計陳雁萍總監最近積極參與見學,她表示,從建築或室內空間取得的設計能量讓她的設計思考有很大的轉換。潘怡華運用障子門取代窗簾的作法,隨時切換不同的綠與城市光景,光線因障子門而柔和,空間也因此變得溫柔。

▲博森設計潘龍總監特地帶內部同仁一同前來見學,主任設計師許瑞娟(左)表示這個案子最迷人的地方在於空間跟生活呈現和諧的狀態,不論是窗台的生活物件或是廚房的料理道具,每一個角落都能找人生活的軌跡。

▲「設計師的選物品味是此案的致勝點。」杰瑪設計游杰騰總監分享他的觀察,「拉掉家具物件來看,空間本身非常乾淨,這表示風格的成形來自於選物的品味,如果放別的物品也許會因此變調。」相當佩服潘怡華對清美學的涵養。

▲東慶建材周信宏協理觀察到,潘怡華沒有刻意選用太多的材料豐富空間,空間的配置也很貼心,以公共空間為例,玄關旁的小空間、餐廳、客廳彼此開放又自成一格,交流的連結沒有阻礙也能有自己的空間。

▲這場清美學的限額見學,得到不少粉絲關注跟轉發。

此趟清美學的近距離接觸,獲得見學者一致好評,彼此熱絡探討建材與工法的施作細節,以及選物、傢俱單品的品味挖掘,對於潘怡華與業主攜手走在相同的美學道路上,尤令大家佩服,紛紛向潘怡華請教。此案樹立生活結合美學的設計典範,日本人的家居日常總是在簡單中透出一種深入淺出的優雅,此般輕盈的幸福感我們在此案中深刻體會。清美學,近年來被不斷被用來描繪一種「直、樸、淡、麗」的室內設計風格,其實我們要學習的,不是手法或語彙,而是生活的方式,透過旅行、閱讀、見學提升自我的美學能量。

翎格設計

由潘怡華主持的翎格設計,專注於清美學空間,以「直、樸、淡、麗」為出發點,相當注重美感追求並在設計中加入女性細膩溫柔的特質,致力創造人類生活中各種規模的「功能美」。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從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再次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從真實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的角度思考,希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巧思,讓居住者理解生活與空間之間的意義。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粉絲團: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950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的職人 ,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自我要求做到最完美,因為那是他的職業
雖然要達到職人的專業境界很難,但職人精神非常值得學習,透過每次的海外見學實地看到職人在工作中的態度深深感受到,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職人。翎格設計持續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不斷的自我要求,希望能讓業主更安心

在日本,有一地方產業品牌掀起一波「需要等待一年半時間才能拿到商品」的盛況,日本媒體又稱之「“1年待ち”の庖丁工房タダフサ」。

「庖丁工房 忠房」來自日本日本新潟燕三条地區,創立於1948年的老字號店鋪。「庖丁」一詞總令人聯想到莊子《養生主》的〈庖丁解牛〉篇章,在現代中文被釋義為廚師,日文的原意也為料理人,只是在字詞衍義的過程中,「庖丁」二字在日文成了刀具之意,或許是事事講求精細的日本職人,希望他們的刀工具能跟傳說中的中國名廚「庖丁」所用刀具一樣鋒利,進而達到相同的神乎其技之故,「ほうちょう庖丁」在日本演變為料理人用的刀具。

這把不論在工作場合或是家庭廚房不可或缺的工具,也許在非職業料理人或不講究料理烹割的等閒之輩眼中,只是個切菜切肉的刀具,但除了講求鋒利,輕巧度、切面美不美、順手流暢度等都影響著刀工,一把看似簡單的刀,著實蘊含許許多多的學問。

見學館編輯團隊特地前往「庖丁工房 忠房」位在新潟三条市的廠房,與室內設計師們一同觀摩見學,親眼見識一把刀的製成工序,以及幕後鐵匠職人們的深厚功夫。

▲由於社長前往海外參展,由產品經理大澤真輝(左)替我們導覽,並邀請「翎格設計」總監潘怡華擔任見學觀察家。

▲見學館編輯團隊與設計工藝交流平台設計師們、「庖丁工房 忠房」產品經理大澤真輝(右4)以及「燕三条地場產業振興中心」山田尚史(右3)合影。

近七十年的老廠牌,各式職業用刀起家

「庖丁工房 忠房」的前身是「曽根製作所」,在1948年(昭和23年)、由曽根寅三郎創立,經過幾次的移轉搬遷最終在現址落地,並在2012年誕生「庖丁工房 忠房」品牌,第二代社長曽根忠一郎先生更獲得日本傳統工藝士的認定。這間依刀具用途做出800多種不同菜刀的庖丁老店,只耳聞未眼見倒不驚奇,但在大澤真輝先生帶我們走上二樓歷史刀具展示區之後,一行人著實大開眼見!

創始人曽根寅三郎先生傳承三条市的鍛造技術,一開始製造各種職業用刀,像是各種殺魚的刀,鱈魚、鮭魚、鰻魚、鮪魚等不同魚種需要不同的刀型,甚至取魚卵也有專門刀具,以及收割蕎麥、高麗菜、白菜、大蒜等作物的刀具,也製造切蕎麥麵的職業刀,甚至有專門的鐮刀提供給船隻切斷纏繞螺旋船槳的水草,最特別的是一款名為「サルキリ」的刀具,「サル」日文是猴子之意,直譯便是「殺猴子的刀」,當時大家聽到後紛紛倒抽一口氣,畢竟前面才見識到剖殺鯨魚的刀,還好大澤真輝的關子沒賣太久,隨即說明其實是山刀的一種,後來做為削木材的刀,「不過這把刀至今只賣出一把,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捧場帶回家!」大澤真輝先生開玩笑的說。

人家說「日本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不只做精更要做深,我們在庖丁工房身上看見他們自許的使命,用一生對刀具進行鑽研,「想做給他們一把很好用、可以用很久的刀」似乎是懷抱著這樣的精神,拼命研發著,借一己之專業,幫助各類職人善其事、利其器,試圖對社會產生一些影響、為日本的產業經濟盡點心力。

▲庖丁工房會長曽根忠一郎,獲得日本傳統工藝士的認定。

▲二樓歷史刀具展示區可看見傳承下來的「工房心得」,寫著要承續越後三条的鍛造技藝,為地域生產盡一己之力,並且要溫故知新,面對改變也不惶恐。

工廠見學,觀摩手工鍛造刀的步步生成

當天大澤真輝領我們走入工廠,昏暗的廠房環境令人意外,印象中大多數的工廠總是明亮,以提供安全舒適的作業環境,大澤真輝跟我們說明,這是刀具工廠必須的環境,「因為太多光線進來的話,職人們會看不到刀具上的瑕疵;雖然整個廠房的光線微暗,但機台上的檯燈可提供更充足的照度,會做得更精確。」

一路走訪,我們看到許多在不同機台前、專注自身工作的匠人師傅,有蹲坐在小桌、拿小槌敲打著小刀的師傅,帶著眼鏡不時瞇起眼來檢查刀子的面是否平整;或手握刀的兩端、來回磨合刀柄與刀身的銜接面、直到摸不出銜接線、宛若一體方能換下一支;甚至是站在灑水器跟磨刀機前的磨刀師傅,持放待磨的刀具不動,身體卻要有足夠的力氣抵擋磨刀機運轉的力道,展現以靜制動的內力。

▲此工序是將刀的面敲打平整,很多工廠選擇以機器替代,但「庖丁工房 忠房」認為用人工敲的刀還是比較漂亮。

▲研磨木頭刀柄與不鏽鋼刀身的接合處,是增加細膩質感的重要工序。

▲磨刀的站位、角度、手法都關乎刀刃的使用壽命,也是匠人的功夫所在。

其中最令我們屏息的是三条市最傳統的製刀技術,從長方形鐵塊製作出刀的原型。必須先將鐵塊放置一千度的火爐加熱,接著一手夾著高溫火紅的鐵塊、腳踩踏板控制機器鎚擊鐵塊,調整刀的厚度跟利用鐵的延展性來修形,機器敲擊的速度跟踏板的速度成正比,是一項必須跟時間與溫度賽跑、講求速度與精準的技能。每一次將鐵塊從火爐取出至機台敲打約莫一、二分鐘,鐵遇冷變硬後便失去延展性,必須放入火爐再次加熱,如此反覆動作一直到敲出刀子的雛形,「這道工序需要熟練的操作功力跟敲打經驗,目前是由我們工廠最資深的匠長來操作這台機器,一個早上大約可做出二十支菜刀的原型。」

▲匠長用鉗子夾住火紅燒燙的鐵塊,眼手並用調整鐵塊位置,腳下則以踏板控制機器快速鎚擊。

▲從鐵塊到刀的原型,猶如看著史前時代的人類進化圖,充滿讚嘆與佩服。

另一項讓大家駐足許久的是「柄入れ Connect Handle」工作站,女職人先是在木刀柄內填充塑膠粒,一旁的烤爐埋著刀身的尾端在加熱,女職人先是用鐵攥的高溫融化塑膠粒,接著將刀身尾端插入刀柄、包覆在高密度的黏著膠之中,再透過木槌敲打將刀身與握柄緊緊接合,「我們是日本唯一在用此種方法做接合的工廠,研究測試各種辦法,發現用此法接合的刀子使用年限最長,較不容易脫落。」大澤真輝解說。

▲在刀柄凹槽內填充塑膠粒、將加熱過的工具插入使之融化,再接上刀後敲打加強接合的緊密度。每個步驟都像藝術表演,令人目不轉睛。

▲一旁的烤爐只針對刀身的尾端加熱,令人聯想到冬天躲在暖桌烘烤雙腳的可愛景象。

增建展示間,讓空間設計帶動產品元氣

第三代社長曽根忠幸先生接手後,積極參與傳統工藝活絡計畫,像是燕三条有名的活動「燕三条 工場の祭典」成為第一屆的開放工廠見學的會社。並於2015年在工廠旁另闢一間工廠併設直營店,找來日本新一代設計師関 祐介(Yusuke Seki)操刀,替刀具們打造一間極具戲劇張力的展示空間。

展示空間與刀具製造工廠相毗鄰,主要結構以鋼構與混凝土素材為主,創造與工廠一致的和諧基調,関祐介選用庖丁工房製作刀具手柄和砧板的雲杉,做為中島展示檯面以及陳列牆的建造材料,宛如使用細木條編織出的菱格狀陳列牆,藏有可調整陳列系統的特製巧思,可拆卸且長寬度不一的刀具陳列板,能因應刀具的形體呈現不一樣的擺設,為一道立面創造多樣變化。

當我們從透明展示間旁的混凝土階梯走下樓,第一眼注意到的是外露的鋼構骨架,挑高的展示區只架上一面雲杉展示牆,這樣的做法更容易聚焦,展示牆面前方設計一面滑動式玻璃門,隔絕了刀具與觀者之間潛藏的危險,適度的距離創造出刀具的神聖感。庖丁工房的刀具陳列跳脫傳統的固定方式,連結傳統工藝(物品)與當代簡約設計(空間),並加入與刀具氣質相符的材料如木材、混凝土、玻璃、鋼,讓品牌意象更加鮮明,無形中加深好感度。

▲混凝土階梯、鋼構骨架街與工廠調性一致不違和,感受得出建築師選材的用意。©Yusuke Seki

▲刀具架與展示牆均依據刀具陳設需求專門設計,置刀的小檯面上設計凹槽可固定刀具,菱格交織的木條孔洞則可讓展示檯面彈性調整。

▲目前全日本只有這一家工廠併設的直營店「庖丁工房タダフサ ファクトリーショップ」,其餘皆與日本商舖合作販售如中川政七商店、HUMPTY DUMPTY、雜貨道具店等(SHOP LIST)。©Yusuke Seki

設計翻身!優雅庖丁超人氣

「庖丁工房 忠房」是日本政府第一波的育成事業的提名對象,引進專業顧問探討改進之處,從內外層面活化地方產業,請教中川政七商店社長中川純的意見,針對女性觀點嚴選出方便主婦使用的七種基本刀具,由女性設計師柴田文江著手產品設計,設計出「女性也想使用的刀具」,包裝設計則請廣村正彰操刀,瓦愣紙板與資料夾線圈的包裝形式更具親切感,呼應簡約自然的刀具設計。

大澤真輝特別提到,刀柄的木材耐水抗菌,使用的抗菌碳化木為其獨家技術,不必擔心木材易吸水潮濕、滋生細菌,即使使用後丟棄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刀刃以不鏽鋼與SLD鋼材(高碳高合金鋼)打造,具備耐磨、不變形、耐衝擊等特性。「我們的刀自豪之處是切出來的面完整且漂亮,尤其是麵包刀,前端帶有波浪鋸齒的特殊設計,在切麵包時不會掉出很多麵包屑。」至於有「三德刀」之稱的萬用刀,可以處理肉、魚、野菜,成為當日見學採購第二名的商品。

「庖丁工房 忠房」提供送回工廠研磨的服務,「客人的刀用舊了、鈍了都可以寄回來,我們會再度磨成跟新刀一樣,想提倡買一把刀可以用很久很久的價值。」,也展現出商品的環保意識。

▲這七支轉型設計的刀受到日本主婦們愛戴,其中麵包刀、三德刀(日式萬用刀)與西式萬用刀被《MONOCLE》雜誌收錄至Best homeware25。©庖丁工房タダフサ、Photo credit:akumi Ota

▲麵包刀前端帶有波浪鋸齒的特殊設計,麵包切面因而完整漂亮且不會掉出很多麵包屑。

見學觀察家:「翎格設計」潘怡華總監分享

「以廚房料理道具來說,木材質跟不鏽鋼是最適宜的搭配,可以給空間剛剛好的溫度。」平常喜歡在廚房設計中帶入不鏽鋼的現代質感,不只好清潔也俐落,但這項材質會有過於冷冽的距離感,因此木材質成為最合宜的調劑,增添暖度也散發自然純樸的氣息,這樣的材質對話從廚具延伸至刀具,讓廚房美學氣質更加到位。

潘怡華最關注的莫過於庖丁工房七款輕巧可愛的經典刀具設計,木溫暖了鋼的冷,不鏽鋼則輕盈了比例,從女性角度來看真的令人愛不釋手!加上碳化木的使用,透過特殊的熱處理讓木材呈現半碳化狀態,降低木的吸水性、減少菌類滋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達到菌類抑制,同時提高木材的耐腐和耐久力,讓人安心使用並感受著木頭帶來的美好溫度。

潘怡華現場體驗麵包刀的手感,不論試切柔軟的吐司或是外硬內軟的法式長棍麵包都極為順手,不需又拉又鋸犧牲許多麵包屑,完全能理解這把刀值得兩年等待的魅力。

不論從增廣見聞的學習目的或是促進經濟的角度,工廠見學都是很值得投資的活動。」潘怡華分享,看過現場製造、被說服而產生購買欲望的比例一定比只在商店觀看成品的購買意願高出許多,了解手上的產品是如何生成、目睹技能工序如同參與製造過程,彷彿看見職人們為自己手上這把刀所投注的心力,專注的神情跟汗水提高了產品的價值,每一把菜刀都值得神聖對待。

採訪尾聲,大澤真輝指著外套臂膀的LOGO對我們說:「你們知道為什麼刀房的品牌LOGO不是刀而是鉗子嗎?因為我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所製作的刀具都是職人們用鉗子夾著鐵、一次又一次敲打出來的,把這樣製作的歷程用鉗子的圖樣表現出來,讓大家更加愛惜這把刀。」語畢,匠人手持鉗子敲打鐵塊的勤力姿態又再度浮上腦海,對人與物同時升起敬佩與愛物之心。

via

庖丁工房タダフサ

成立自1948年,從各式職業用刀起家,不斷鑽研並延伸至家庭用刀具。2012年創立庖丁工房 忠房品牌,同時於2015年在工廠旁另闢一間工廠併設直營店,同時與日本各地選品店合作販售。刀柄使用專利碳化木,耐水抗菌,刀刃以不鏽鋼與SLD鋼材(高碳高合金鋼)打造,具備耐磨、不變形、耐衝擊等特性。也提供送舊刀回工廠研磨的服務,親切輕盈的設計搭配耐用的特性,受到許多主婦們喜愛。

網站:www.tadafusa.com

地址:新潟県三条市東本成寺27-16

電話:0256-32-2184

翎格設計

由潘怡華主持的翎格設計,專注於清美學空間,以「直、樸、淡、麗」為出發點,相當注重美感追求並在設計中加入女性細膩溫柔的特質,致力創造人類生活中各種規模的「功能美」。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從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再次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從真實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的角度思考,希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巧思,讓居住者理解生活與空間之間的意義。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粉絲團: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庖丁工房タダフサ、燕三条地場產業振興センター】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1020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封面.jpg

此住宅是「翎格設計」總監潘怡華的得獎作品,以“剛好就好”的設計哲學體現日式設計的“清”與“輕”,「直、樸、淡、麗」一直是「翎格設計」欲傳達的空間概念,在溫柔細膩的美感追求之中,創造生活中的美好停留。與潘怡華總監熟識多年的業主相當認同「清美學‧輕生活」的空間價值,本次合作從毛胚屋階段就直接委託「翎格設計」,為自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企劃。

雙方取得風格與生活態度的共識,潘怡華總監也在充分理解業主並且獲得高度信賴的前提下,預先整頓格局、設備與水電管線等細節,並受託全權處理家具家飾的配置與訂製,減少過多裝飾性亦維繫清透簡約之美,讓設計若有似無的存在,為業主塑造寧靜單純的靜心住宅。

背景

本案業主過去曾在國外居住多年,不習慣大台北地區的擁擠,重新替自己與家人在北部地區尋找歇腳處,不只做為週末遠離塵囂的歇心用途,也是親友們聚會的場所,特別鍾情於建地周邊綠意盎然的環境,同時也想藉由直樸淡麗的美感鋪陳,綻放日常的恬靜美好,並延續感染整個家族的人,重新順應環境與自我調息,並將適切生活的價值觀影響上下一代。

空間使用者的年齡層遍及三個世代,如何在細節處滿足每位成員,同時維持純淨柔和清美學的整體性,是本案設計師專注的課題。

設計理念

減法哲學將家的感質捏塑在最剛好的狀態,以不過量的適切設計創造剛好就好的居家幸福感,讓設計與生活如影隨形,品嚐恰到其份的美好。 

創意工夫

建物本身採取日式簡約的設計,以格柵構築質樸淨雅的建築立面,潘怡華總監在衡量建物內外的設計風格後,維持清透溫暖的設計方法,素淨的輕和風設計回應外觀的簡約輪廓,但內部色調採用淺色鋪陳與外部的深色結構對應,一深一淺內外互映,藉由視覺對比達到心境轉換的效果。

同時順應建物垂直綠化的空中院落,利用原陽台落地窗與柱子的間縫加裝障子門,日光因此變得清透柔和,障子門的細緻線條亦回應外牆木格柵的溫潤層次。潘怡華總監在簡約清麗的設計中加入和風調味,讓傳統日本元素提煉寧靜。

原本三房的格局,考量房子的使用用途以聚會與度假為主,兩間小房間的格局不僅會分割空間感,也無法達到親人相聚的互動效果,潘怡華總監將兩小房改為一大房,並置入日本壁櫥式的收納櫥櫃,提供更充裕的收納彈性。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室內設計作法習慣將公共空間的兩道完整立面分別設置客廳與餐廳,潘怡華總監則藉由牆面的調整創造出三個完整且獨立的場域,縮減客廳電視牆面寬度並左移廚房開口,提供完整立面做為餐廳使用,也避開廚房與客衛的門口相對;並將一般設定為餐廳的區域規劃開放式層板、窗邊放張小沙發,成為居家展示、閱讀區等多功能區塊,讓家的空間適用各種使用需求,上演多樣且自在的生活樣貌。

“留白”是此案的另一項重點,表現於素材的純淨也呈現在家具陳設的思考裡。以白牆為主的立面搭配松木的溫潤色調,楓木實木地板襯底,讓天然木節散播和煦清新;大門的鐵灰色同樣延伸到玄關與廚房地板,使用仿水泥粉光地磚延續木材質的原始質感,在一片乾淨舒爽的空間基底中加入藍色沙發與塊毯,締造清爽輕盈的空間視感。

白牆為底,活動傢具成了居家品味的要角,木地板的溫柔觸感也使地面成了平易近人的活動舞台,秉持“剛好就好”的原則,傢具與三維空間的比例適切拿捏,不做滿的設計看似無為實則幾經掂量,「留白不只讓空間可以呼吸,還能使生活多變而豐盈。」潘怡華總監表示。

▲障子門柔和了日光,枝葉扶疏的光影隱約透出,輕柔日光讓空間氛圍舒適放鬆,無形中提供了積極溫暖的正能量。

▲無負擔的色彩美學,提供舒適、乾淨而清新的生活質感。淺色系的空間擺放藍色沙發,黑色線條點綴簡練,使住宅顯得清亮而溫暖。

▲調整牆面尺度之後的客餐廳,藉由轉折區劃地域性,餐桌的位置刻意安排面向落地窗,障子與明窗的交錯時而隱約時而清明,感受時序更迭的變化。

▲沒有多餘繁雜的裝飾,強調建材原本的特徵與實際生活上使用的手感,在簡單純粹中營造舒適的氛圍。

▲室內的收納機能利用層板並採預埋重柱的方式提供更多的彈性,挑選松木與原木系列的家具維持色系的一致性。

▲延續層板的木質感,在窗戶加設木質窗框提升溫暖,小小一方窗添加設計細節,讓家維持輕盈的幸福感。

▲近年來日本的家居空間設計,常常打破既定格局,主臥設計傾向多樣化的使用,將床鋪改為和室榻榻米,模糊空間的使用屬性,可以當臥鋪也能是茶室,傳統家固定的樣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隨性、自由的生活態度。

▲剛好就好的設計哲學體現於傢具與空間的比例,適切的留白形塑輕盈的空間感。

▲次臥的收納櫥櫃採日式壁櫥的方式,具有一定深度可收納大型衣物,也可善用單品整齊收納。層板與拉簾具有高度彈性,也不會阻擋窗戶的自然採光。

▲仿水泥粉光的地磚散發沉靜因子,牆上的白色方格磚抹上現代表情,櫥櫃立面使用松木木質增添暖度,廚房散發自然純樸的氣息,料理時的心情也愜意紛飛。

設計者的情感

業主是與潘怡華有多年互動的友人,深知彼此的工作內容與認真程度,也熟知業主冀盼的生活模樣,潘怡華強調,清美學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從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再次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從真實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的角度思考,這也是業主所重視的。清美學設計不只是室內設計的表現,更是一種優雅、輕盈生活態度的展現。剛好此案的空間使用者擴及全家族,生活美學的傳遞也是潘怡華總監欲藉由此案發酵的意識,「清美學雖以女性角度思考,卻不受限於性別,而是能讓每位家庭成員都能自在而舒適。」

▲居住者不用思索太多,一切以直覺而自由的狀態為基礎,從「以人為本」的概念堆砌出每一個角落的空間意義。

翎格設計

由潘怡華主持的翎格設計,專注於清美學空間,以「直、樸、淡、麗」為出發點,相當注重美感追求並在設計中加入女性細膩溫柔的特質,致力創造人類生活中各種規模的「功能美」。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從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再次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從真實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的角度思考,希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巧思,讓居住者理解生活與空間之間的意義。

翎格設計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粉絲團: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資料提供:翎格設計】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920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jpg

二手回收訊息

前陣子業主搬家詢問有關二手商品的處理方式,頓時還真的無法提供有用的資訊,剛好網路閒逛中滑到相關訊趕緊備份起來,這樣一來在考量斷捨離之前如何做好二手回收也是很重要的,對於已經不再使用的物品衣物,除了二手拍賣以外,送給需要幫助的人會更有意義!

 

這裡整理了全台捐贈機構,從衣物、食品、3C 到各類生活用品都有專門的捐贈管道,只要負責把家裡用不著的東西整理出來,按照機構所需進行捐贈,讓那些用不到的好東西交到需要的人手裏,有些網路捐贈平台提供全省服務,除了公益捐贈,還可以購買你需要的二手商品,不用的東西換個人就能變有用,希望有需求的朋友能多加利用!

< 北部 >
1. 伊甸基金會 用募資行動關懷弱勢族群
http://www.eden.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網路填妥捐贈表單,或 email 至基金會,會有專人聯繫。 
聯絡方式:(02) 2230-7715 電子信箱:dep18301@mail.eden.org.tw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萬和街 6 4  

2.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透過捐贈和愛心義賣落實弱勢族群福利
http://www.ycswf.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可捐物、訂購愛心商品與資源回收,捐贈物資可電洽 (02) 2706-2686 分機223 陳小姐
聯絡方式:(02) 2706-2686 電子信箱:yc.cy@msa.hinet.net
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 321 3  

3. 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 以醫療資源服務提升社會福利
http://www.hsinye-spring.org.tw
需求:以衣物類為主,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具到府收衣的舊衣回收方案,即時公告可參考 心怡舊衣回收粉絲專頁 https://goo.gl/bUvpxF 聯絡方式:(02) 2931-2001 電子信箱:sun@hsinye-spring.org.tw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景明街 16 號(舊衣回收站) 

4. 愛閱二手書坊 - 支持身心障礙人士就業的自立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lovereadbook/
需求:書籍捐贈。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以 2.5 折的書價販售,支持用購買代替捐款。
聯絡方式:(02) 2364-1665 / 粉絲團私訊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泰順街 2 3  

5. 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 用書本散播知識改善閱讀環境
http://www.eslitefoundation.org.tw
需求:6-15 歲兒童和青少年讀物為主,請勿捐贈繪本、雜誌與教科書。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主要有捐書箱子捐贈、郵寄捐贈和全家便利店捐贈三大管道。
聯絡方式:(02) 8789-8880 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松德路 196 B1 

< 中部 >
6.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 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服務
http://www.fhl.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與愛物資 igoods 合作,透過此單位捐贈物資給信望愛。
聯絡方式:(04) 2535-6240 電子郵件:fhl.center@mail.fhl.org.tw
地址:臺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二段 241 7 7  

7. 彰化縣私立慈生仁愛院 - 結合醫療、復健、特教的服務家園
http://www.tzsh.artcom.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網路釋出每季所需物資表。
聯絡方式:(04) 722-2735 電子郵件:tzshonwork@gmail.com
地址:彰化市慈生街 72  

8. 雲林縣私立信義育幼院 以行動關懷關懷老弱孤寡
http://www.xinyi.org.tw
需求:各類院童生活用品、生鮮、食品,以院內物資需求為主。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分為日常需求與極需物資兩大類,親送與郵寄皆可。
聯絡方式:(05) 595-5836 / 網站留言板
地址:雲林縣斗南鎮將軍里將軍 188

9. 南投縣私立德安啟智教養院 從環境保育落實身障者多元教育
http://www.dann.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有物捐贈贈和義賣專區,透過網路釋出每季所需物資表。
聯絡方式:(049) 224-7112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dann.nantou@gmail.com
地址:南投縣南投市軍功里順溪北路一段 8  

< 南部 >
10. 嘉義縣私立敏道家園 身障者全日型住宿服務機構
http://www.mindaohome.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與特殊醫療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有物資捐贈予志工招募,網站公告物資需求表,每兩個月進行更新,並視需求調整。
聯絡方式:(05) 362-8895#9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mindao.home@msa.hinet.net 
地址:嘉義縣朴子市學府路 2 92  

11. 臺南市私立德蘭啟智中心 致力於提供身心障礙者生活品質
http://theresa.ho.net.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與愛物資 igoods 合作,透過此單位捐贈物資。
聯絡方式:(06) 574-2219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Stheresa@ms31.hinet.net
地址:臺南市玉井區中華路 200  

12.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創造婦女兒少的友善環境
https://www.goh.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與嬰兒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常態募資民生用品,也歡迎捐贈八成新以上之物品作為基金會義賣用。
聯絡方式:(07) 740-8595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master@goh.org.tw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建國路 2 169 號(北中南皆有捐贈據點,請參考官網) 

13. 屏東伯大尼之家 照護智障及多障者,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http://www.bethany-pt.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接受物資捐贈與支持農場愛心企業,物資需求於網站上公告為主。
聯絡方式:(08) 736-9649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bethany.pt@msa.hinet.net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仁義里仁義 16 號之

< 東部 >
14. 宜蘭縣愛加倍關懷協會 - 服務宜蘭地區的弱勢家庭兒童與青少年
http://0800010795.mmweb.tw/?ptype=f4ck&id=438
需求:各類書籍、衣物等民生用品與食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分為民生用品與食品物資為主,並發起兒童食物銀行「愛心待用米專案」。
聯絡方式:(03) 928-9995 / 網站留言板 電子郵件: agape9359666@hotmail.com
地址:宜蘭縣礁溪鄉礁溪路一段 276 (四城火車站附近

15. 五味屋 以社區公益二手商店提供花蓮青少年社區活動場所
http://www.5wayhouse.org
需求:各類生活用品、電器、書刊與玩具等等,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建議告知捐贈物資的特點與價值,像是購買國家、紀念意義等等,以便進行合理標價。
聯絡方式:(03) 865-6922(週末) 0910-656-922 (週間) 電子郵件: 5wayhouse@gmail.com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站前街 34 號(請註明於週六、日送達,其餘時間無法收件) 

16. 花蓮黎明教養院 致力爭取身心障礙幼兒的福祉
http://www.newdawn.org.tw
需求:各類生活用品、農藝修繕工具、健康管理設備等等,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物資捐贈方式以親送或郵寄為主。
聯絡方式:(03) 832-1220 電子郵件:wenku@mail.ndhu.edu.tw
地址:970 花蓮市民權路 2-2  

17. 蘭恩文教基金會 為蘭嶼文化與教育工事努力
http://www.lanan.org.tw
需求:各類生活用品為主,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有物資捐贈與義賣活動,物資需求以網站需求表為主,捐贈方式為郵寄或宅配。
聯絡方式:(089) 732-073 
地址: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漁人 147 號(少量物品)/ 台東市中正路79 (宅配大宗) 

< 線上捐贈平台 >
18. 愛物資 I Goods – 歡迎捐贈或購買二手物資
http://igoods.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網路填妥捐贈項目與地點,打包後由 iGoods 到府收物資,運費自付(含 iGoods 20% 服務費)
聯絡方式:(02)2396-5735 電子信箱:info@igoods.tw 

19. 贈物網 GIVE543 – 送禮或尋寶的免費物資分享社群
http://www.give543.com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可透過網路捐贈、募資或送禮,運費是否產生依照上傳者而異,配合為全家店到店服務和新竹物流,亦可選擇其他運送方式。 
聯絡方式:service@give543.com 

20. 公益網 igiving – 各類公益團體免費的大平台
https://www.igiving.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提供各大公益團體提出物資需求、分享資訊,還拓展愛心義賣與志工招募等多元線上服務。 
聯絡方式:(02) 2708-2995 電子信箱:customer@igiving.org.tw 

21.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致力促進全球每一名兒童的權利和福祉
http://www.unicef.org.hk
需求:禮物捐贈,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以禮物方式捐贈物資,並提供國際相關新聞,幫助瞭解國際間兒童的困境與需求。
電子信箱:info@unicef.org.hk 

22. 人生百味 用過剩的食材創造共食的美好 
http://stonesoup.doyouaflavor.tw
需求:食材與志工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和粉絲團說明。一群年輕人用募資到的食材,招募志工共同烹煮,分享給需要的人。 
聯絡方式:(02) 2553-9975 電子信箱:welcome@doyouaflavor.tw 

23. 心路基金會 身心障礙者父母發起的募資園地
http://www.syinlu.org.tw
需求:各類民生用品,請參考網站上各項募集物品需求。 
募集時間:長期募集。
捐贈辦法:參考網站說明。 關懷身心障礙者為出發,刊登相關單位的物資需求。
聯絡方式:(02) 2592-9778 電子信箱:isyinlu@gmail.com 

· 以上捐贈處資訊以募集單位公告為準,建議捐贈前先行電話確認物資需求情況。
· 貼心提醒:捐贈本意是分享「用不到的好東西」,請不要把毀損或不能用的物品送到以上捐贈處。

 
※source:http://decomyplace.com/newspost.php?id=5208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納是為了讓生活更加輕鬆,讓住家環境更加舒適的一種作為,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了,收納與美感是可以並存的,與空間風格產生共鳴、與生活習慣相互協調,偶爾讓生活器具成為主角,收納道具也能擔任風格角色,我們稱之為「生活感收納」。

▲熟悉清美學生活的「翎格設計」總監潘怡華表示,拋開收納=滿滿木作櫃的觀念,善用風格收納單品,打造零壓力淡麗家居。

去年採訪「MUJI無印良品」與董事總經理梁益嘉對談時,潘怡華曾分享道:「最近幾年我們提倡的清美學風格裡,有一些概念如自然元素,其實和無印良品的產品非常相符,有些業主來找我們設計時,就會先提出未來想要配置MUJI的傢俱、收納單品。雖然無印自己有傢俱配置顧問,但在台灣的室內設計上,還是會遇到一些動線、工法的問題,需要配合事前裝修提高與居家空間的契合度。」因而促成了本次的企劃。(延伸閱讀:無印良品》極簡卻極美,從傢俱配置到品牌經營的成功哲學

▲去年曾前往參訪無印良品の家「港北ニュータウン店」。

收納是無印良品自從 1980年成立以來就認真思考的課題,發展出一系列不同材質的收納工具,無色樹脂的PP盒、壓克力收納箱、布籃、藤編籃等,搭配各種規格對應不同型態的現代家庭。「翎格設計」的業主本身已是無印良品的使用者,認同清美學的優雅哲學以及生活感收納。去年潘怡華曾前往日本橫濱參訪無印良品之家,借用難得的見習經驗,替屋主導入舒適而有感的居家美學品味。(延伸閱讀:前進東京橫濱,清麗美學空間巡禮 )

清美學收納哲學

清美學風格在空間中注入人性的良善與真情,「以人為本」的設計充滿機能性,兼具實用與美感並渴望親近自然,強調陽光與空氣共存的健康價值,崇尚簡單而美好的生活體驗。因此清美學的收納哲學主張風格感、生活化、可視化,「收納空間可開放也可隱藏,將物品當作展示的一部分,方便使用亦具備生活感,從櫃體到收納器具皆呼應氛圍,做到整體風格化。「另外收納的重點在於“收放”與“歸納”,可以藉由商品來幫助我們歸納物品,讓收納更完整、使用更方便,在視覺上也更美觀。」  潘怡華分享。

▲見學館邀請接受日本文化薰息的「翎格設計」潘怡華總監分享清美學風格設計,以「翎格設計」的作品實際示範結合風格收納單品的生活感收納。

潘怡華表示,此案的收納概念在於「延續與活用」,延續居住者的使用習慣、活用既有的收納產品,她認為收納單品的最大優點是靈活,能夠輕鬆轉移、融合至新的居家空間。而開放性的櫃設計則回應無壓迫與不封閉的收納訴求。整體空間飄蕩著淡雅清麗,僅以木材質與白牆描繪居家的清透,住宅的收納櫃體以木素材為主散發溫暖,餐廳多功能區的櫃設計定位為居家主視覺也是主要的收納牆面,顧及空間的深度,木格櫃以白牆襯底釋放輕盈,運用一扇移動門片來變化櫃的樣貌,創造櫃體的虛實互搭,「此外,空間清淡用色能夠凸顯收納單品以及擺飾物品,讓生活道具為空間製造色彩。」

▲小坪數的居家空間,不妨讓餐廳兼具書房閱讀的功能,因此潘怡華讓櫃設計跳脫“放書”的單一定位,需要納入美感與多機能的設計思考。

▲一整面的開放木格延伸廚房的畸零空間,同樣的木格櫃刻意以白色做區隔,廚房的門關上與否,都不阻斷空間視覺。

不讓收納商品遷就空間的秘密

▲廚房的收納櫃也是依據業主使用的收納單品做為高度的設定。

為了讓收納商品能夠與空間達到完美契合,並考量整體動線與空間尺度,運用開放式的木作櫃取代活動家具櫃,「因為有深度、面寬考量以及機電的整合需求,依照空間尺度打造的木作櫃會比直接使用家具櫃更吻合坪效。」 潘怡華繼續說明透過裝修媒合現成產品的重要性,「一般消費者無法知道自己家裡幾坪的空間可以配置什麼樣的傢俱,或是購買收納單品時必須遷就空間現況,事前裝修能夠將商品運用一併考量,規劃出合乎需求、便利使用以及未來增添的可能性。

▲以此案為例,原來的牆面寬度不足,為了提升櫃體的尺度,設計師整合動線讓牆面延展,創造完整的平面。

裝修媒合收納商品,規劃流程極細心

如何運用裝修設計讓屋主喜歡的無印Style融於生活?「首先要先了解他的使用需求跟習慣,什麼樣的物品最多、最常在哪個地方使用哪些類別的物品等,這關係到他需要的收納方式以及收納產品。」接著依據需求進行平面圖規劃與立面機能的構思,開始在可動性機能立面加入收納單品的排列組合,「此階段的重點在於搜尋現有收納產品,整合融入空間、替居家氛圍加分。」潘怡華表示。除了從網路與型錄查詢商品項目與尺寸,也會前往無印良品門市現場核對尺寸,依據櫃體立面圖確認產品樣式,也可能發現還未在型錄刊登的新產品, 同時依據產品組合微調櫃體尺寸。

▲先以屋主需求分析收納產品的使用,再依據型錄與官網的品項尺寸額外繪製櫃體立面圖。

▲雖然事先在網路上確認品項及尺寸,為求準確潘怡華還是堅持前往門市一一核對,確保產品與櫃體的吻合度。

▲潘怡華讚許無印良品的店員耐心協助採購,由於購買的品項多且雜,確認尺寸、數量甚至調貨的過程其實不容易

▲「由於產品數量較多,為了讓採購過程更順暢,我們會整合所有預計購買的商品,逐一將品名、尺寸、數量、單價、條碼編號彙整出一份清單,到現場與店員核對採買。」潘怡華說。

至於採購,潘怡華雖替屋主規劃了一整套的收納組合,卻沒有在一開始全部買齊,「我只替業主買了部分商品,最大的用意是做示範,留一些空間讓實際的使用者自行添購,會讓收納更貼近個人生活。」而收納產品與空間風格的選搭,潘怡華表示:「挑選質地柔和、素材自然的產品較能夠回應清美學的純淨美感,多一些藤籃、木盒、棉麻布質可以散發溫和,偶爾加入剛性的網籃點綴也能給予輕盈視感。」

區域收納圖解示範

此案的收納示範集中在公共空間的餐廳多功能櫃與餐櫃,私人空間則為主臥多功能櫃、兩間小孩房的書桌櫃與端景收納櫃。「公共空間的櫃體範圍廣,建議用不同的收納盒做搭配,透過相異材質創造活潑的混搭效果。」潘怡華分享。由於量體本身已屬於重複性的堆疊語彙,收納盒的置入便不需太過一致,藉由產品樣式與顏色創造視覺的跳動,搭配局部留白讓櫃體在虛實之間能夠呼吸。反觀私人空間則盡量回歸單純,運用簡單的造型與純粹的色系搭配,維持空間的樸質與清淡。

◎多功能收納書櫃

▲在大面積的開放式櫃體,太整齊會變得非常生硬,不妨運用各式收納單品在素雅的空間繪製活潑的畫面。

「使用收納單品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多變與靈活,將物品收在收納盒裡不僅好拿取、清理也方便(可以整個提走),每個收納盒沒有絕對位置、不必對號入座,能隨性依照當時心情或使用需求改變位置,好玩的是,我們的使用過程也能替家裡的櫃子換上不同的風貌。」潘怡華邊說邊為我們示範如何運用相同的收納單品變換不同的櫃體表情。

▲Section01。「如果我們只用單一色系的收納盒會太單調,透過相同的大地色系、不同深淺的色彩就能取得立面的美感與平衡。」潘怡華表示。

▲Section02。「不只色系不用相同,不同材質的收納單品也能相互搭配出和諧的畫面。」潘怡華做出第二組示範。

▲對於一些較薄的雜誌,潘怡華建議使用可壓縮的布籃來收,平放收納還可避免紙張翻翹。

▲「我個人會習慣把還沒看完的雜誌集中放到布籃中,要看的時候不用再花時間找,還可以直接提到客廳,看完再整籃放回櫃子裡。」

◎餐廳後方

▲收納與裝飾是能夠同時存在的,在餐桌後方設計背櫃的目的不是要擺滿東西,而是替居家置入一面名為生活感的風景。 

▲為了方便屋主轉身就能拿取物品,在背櫃抽屜內用兩個收納籃放置餐具,餐具們頓時有了溫暖的家,是很可愛也很貼心的Idea。

▲除了透過部分留白,潘怡華建議善用布籃可以讓居家風格更柔軟,例如擺放玻璃水瓶會讓冰冷的東西多了溫度,水瓶不再只是水瓶,幫它穿上衣服之後,也能成為空間的裝飾品。

◎主臥

▲男女主人有工作檔案夾指定要放在臥房裡的書櫃,為了讓睡眠空間適度放鬆,在房間玄關設計一座移動式層櫃,加上女主人不需要梳妝台,潘怡華便利用前櫃做為女性保養瓶罐的收納櫃。至於內層空間除了放置工作用的檔案夾,也能使用籐籃放置雜誌等軟性書報,提供睡前閱讀。「可以將整籃拎到床邊,隔天再放回櫃子上,是不是很便利又生活化?」潘怡華說。

▲考量移動式的櫃體深度較淺,潘怡華建議屋主使用收納盒方便拿取也避免滑推櫃子時晃動碰撞。搭配櫃子的玻璃層板、背板而使用透明的PP盒,能夠輕鬆找到要用的物品以及堆疊加購。

◎小孩房1號

▲小孩房的專屬玄關,是家中四個小孩的共用櫃子,因此使用收納紙箱讓每隔孩子存放自己的小東西(還有秘密法寶),同時搭配布籃或是籐籃收納共同的玩具或書籍。

▲書桌下方的畸零空間若使用木作櫃會顯得壓迫,即使沒有門片的層板也無法因應小朋友不同階段的物品收納,不如就使用活動性的PP盒堆疊成櫃子吧!潘怡華在設計書桌櫃之初便將尺寸設想周全,才能使PP盒堆疊完美。

▲考量小朋友的小東西很多,使用小尺寸的PP盒抽屜可以幫他們分類儲存,也由於這櫃子是活動式商品,日後長大需要更大尺寸的收納抽屜也能彈性置換。

◎小孩房2號

▲小孩房多是畸零小空間,透明PP盒能減低收納量體的壓迫。層板也保留調整的孔柱,可依照物品與收納盒大小調整。

▲這間小孩房的空間比較小,又是結合遊戲與睡床的和式榻榻米房,潘怡華讓PP抽屜加上輪子提高變動性。「像這種大抽屜除了是文件的儲放空間,也可以再放入小的收納盒放置小開本的書或是CD,會讓收納更整齊有效率。」

潘怡華從去年參觀無印良品「縱之家」與「木之家」後,一直在思考無印良品的空間如何與產品結合,也觀察到無印良品之家都是以一種結構性的概念出發,優點在於無印的產品品項非常豐富,可以有非常多變化的搭配,而且是從人的需求去選擇。

▲「無印良品の家」的另一個特徵是「注重收納」,強調規格化,將MUJI品牌印象與居家生活連結,打造簡約自然而不凌亂的空間。(via

總經理梁益嘉在受訪時也表示:「MUJI家居產品的特點是希望可以保留顧客使用的自由度,所以我們並非一味想把空間填滿,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保留未來的調整彈性,若是全部填滿,就失去了自由使用度了。」無印良品強調去蕪存菁、彰顯直樸本真,清美學主張直樸淡麗、不喜歡塗塗抹抹,透過翎格設計的示範,在設計之前加入家具、收納單品的配置構思,更能呈現出極簡卻極美的清生活。

▲透過拜訪無印良品總經理梁益嘉先生,我們更深入瞭解這個在生活中默默影響著許多人的品牌。

清美學收納生活家:「翎格設計」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FB: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協力:無印良品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804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生活,是寧靜。

位於北部大樓中的清美學住宅,是「翎格設計」的新作,引入日本現代住宅風景,為夫妻倆與兩個孩子創造清爽淡雅的新居,給予孩子靜心舒適的成長環境,而這般恬淡靜雅的生活居所,也一直是夫妻倆所期盼的。

打開家門隨即感受到素雅氣息,水泥粉光的玄關地板對應木素材的樸拙,引用日本住宅的土間作法,廊道式的玄關設計幫助歸人沈澱思緒,轉換與家人相處的情緒。

▲玄關藉由木材質與地板圍塑出家的溫馨畫面,引發回家的渴望。

腳步從水泥粉光踏出,點到為止的男主人陽剛氣息,接著順由木材質的引導進入起居空間,不做任何裝飾的素面白牆清清淡淡,搭配木質地板與淺色木素材,清美學的悠然就這麼蔓延開來,落地窗的木框讓空間更加細緻,些許深色的傢俱也編織沉靜內斂的真情。

整體空間飄蕩著淡雅清麗,僅以木材質與白牆描繪居家的清透,住宅的收納櫃體以木素材為主散發溫暖,餐廳多功能區的櫃設計定位為居家主視覺也是主要的收納牆面,顧及空間的深度,木格櫃以白牆襯底釋放輕盈,再運用一扇移動門片來變化櫃的樣貌,創造櫃體的虛實互搭,「此外,空間清淡用色能夠凸顯收納單品以及擺飾物品,讓生活道具為空間製造色彩。」

▲刻意模糊的客餐廳界線,是為了讓家人的互動更貼近,因此通往廚房的門片隱身於白牆之中,融入成為素淨的立面。

▲這座展示收納書牆讓餐廳兼具書房閱讀的功能。櫃設計跳脫“放書”的單一定位,搭配各式收納單品在素雅的空間繪製活潑的畫面。並以一道活動式門片隨機調整櫃體的立面表情。

▲刻意在餐桌旁的櫃體內退一道平台,除了取物置物的便利,也是做為陪伴用餐的裝飾舞台,前方窗景與旁側暖意,營造清心恬淡的用餐環境。

調整屋高與動線,中古屋改造兩大要點

考量業主身高高挑,為了讓他們能夠行走無壓,潘怡華花了不少心力將調整屋高比例,除了調閱大樓的建築結構圖,抓出樑柱位置以及被舊裝潢掩蓋的結構,化解大樑之餘,因應管線包覆必須降低高度的管道間,貼心安排在使用空間之外例如走道,在使用空間留出天花板高度,像是客廳與餐廳都是家人常常互動的場域,降低活動時的高度壓迫,做到寬敞自在的居家規劃。

而玄關的機電櫃也秉持同樣原則,將機器設備藏在較少使用的地方,門後空間規劃為深度淺的外衣櫃以及小朋友的鞋子收納,同時與機能結合才能真正釋放空間 。為了使餐廳與玄關的空間完整而獨立,將玄關櫃加長並直接成為空間的區隔,同時增加雙面的收納量,天花板的分割也與廊道延伸的軸線切齊,再者潘怡華亦調整原來房門的開口方向,並收整門後凹角形成完整的櫃體立面,立面與水平的層次細節,是讓空間視覺以及動線完整的秘訣。

▲利用一座雙面櫃區隔玄關與餐廳,巧妙錯開玄關入口與用餐區,立面及櫃體的安排使客餐廳的空間串連展現出層次。

▲以此案為例,原來的牆面寬度不足,為了提升櫃體的尺度,設計師整合動線讓牆面延展,創造完整的平面。

▲走道兩側的門片選擇橫向紋理順應空間的行徑軸線,順著廊道天花延伸至玄關的木質立面,形成一道令人安心的端景。

▲主臥室因應夫妻倆的工作模式,在窗邊設計可收式寫字桌, 平時可完整貼合於窗下,成為木質背板的延伸。

▲小孩房的衣櫃與展示櫃延續淺色木質調,營造溫暖舒適的閱讀與睡眠空間。

▲另一間小孩房以榻榻米打造和室起居,結合休憩與床鋪的概念,將日本寢居生活在此實現。

或許讓住宅維持簡約和單純,沒有太多複雜裝飾,善用光影為住家添得變化,結合生活感收納,導入簡單而美好的生活體驗, 成就居家最耐看的風景。

 

Home Data

屋況:中古屋

坪數:29坪

居住成員:4人

空間格局:三房兩廳兩衛

主要建材:實木貼皮染色、噴漆、進口超耐磨止滑木質地板、夾和紙玻璃、進口廚衛設備等

設計者:「翎格設計」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FB:翎格設計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圖片提供:翎格設計】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842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築居家設計可從過往取得經驗、見學前輩的作品,吸收自省然後精進。近年來令人著迷的清美學居家案例,觀察日本的建築視野,並從日本人細心又聰明的設計中,學習如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居家生活中,創造優質和樂的舒適生活。

 

阿久比の家/ALTS Design Office

「ALTS Design Office」事務所位在被群山環抱的滋賀縣,延續地理位置的自然信念,事務所的設計一向秉持尊重自然的原則,讓住宅融入生態環境之中。「阿久比の家」獲得2015年第3屆家建築大獎(家づくり大賞),由審査員選定的獲選城市景觀賞,入選原因在於房子的開放式花園與緣側露台對周圍環境的融合性。大平一枝審査員表示,「阿久比の家」由內而外的開放性成為街道景觀的一部分,透過立柱、牆面不僅創造與街景的橫向連結,也保護家的內部空間,賦予房子需要的包裹性。

房舍的建築以傳統日式房舍為概念,置入「緣側」並且試圖透過空間的水平延伸建立一個精彩豐富的生活場域,公共空間使用開放式的規劃,並連結緣側採水平面的方式延展到戶外,使用結構柱和玻璃落地窗做為內外分界,彈性開放的設定讓內外共存,同時滿足日本人最重視的「包覆感」。

(via ALTS Design Office

山之手の家/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位於愛知縣的「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近年來建造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住宅——日式老屋改建案「栄町の光溜」,留住傳統房舍的低調古樸也透過中庭、洄游空間界定兩世代的生活空間;狹長型建物「imai」利用高窗帶入大量光線,藉由明亮度來達到空間的擴散作用,也刻意將木材質的色系放淡,營造清透而溫暖的空間視覺。

至於榮獲國際獎項「2014 Design for Asia Awards」的「山之手の家(H3 House)」,是建築師佐々木勝敏留給小孩探索的住宅世界。二樓的屋頂大露台、挑高處的樓梯與層次格柵,成為孩子們的遊樂場所,在這個家居裡尋覓自己的世界。

▲以大地色系構造出直樸與純粹之美,日光總能讓清美學住宅更加動人。

建築師佐々木勝敏提到,他初次看到此住宅的基地時,基地被旁邊六層樓建物的陰影籠罩,因此他利用反L型的建築斷面,將自然光從沒有遮蔽物的北邊引入,透過頂部天窗與側面方窗採集陽光,高起的量體變成佐々木勝敏口中的「收光器」,一部分做為樓梯,一部分安排高低漸層的格柵平台,有效地讓光線滲透下去,也能削弱陽光的直射。

▲內退的反L型結構將南側建築體的引光面擴大,亦創造屋頂露台,把生活空間延伸到戶外。

(via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中山の家/小松隼人建築設計事務所

出生廣島的小松隼人建築師,其作品特別注重建築物的開口,企圖透過開口創造與街道環境的共鳴,尤其廣島縣三面環山,南邊面向瀨戶內海, 因此對於不同基地條件,小松隼人總能因應現場給予建築物最適合的樣貌。

獲得2015年廣島縣建築文化獎優秀賞、以及2014年住宅能源生態競賽審査員特別賞的「中山の家」,位在廣島山中,呼應基地環境以「寧靜」為主題創造住宅,因此有斜屋頂、木桁樑的元素,來呈現山林幽居的造屋之美。具有層次性的開放設計,運用錯落的結構以及穿透設計,達到每個場域的互通性,甚至連茶屋也採取開放的方式,悠然地存在於庭園與室內之中。

(via 小松隼人建築設計事務所

コヤノスミカ/mA-style architects

由川本敦史與川本まゆみ設立的mA-style architects,作品不但在日本中部、東海四縣(愛知県・岐阜県・三重県・静岡県)頗具名氣,「光の郭」、「緑縁の栖」、「ありんこの家」不但拿下許多區域大獎(中部建築賞、愛知住宅賞、静岡県住まいの文化賞、JIA東海住宅建築賞等),也廣泛被亞洲媒體報導。mA-style architects的作品喜歡運用清淺的木材質,添加陽光調味,再利用可愛的造型分割或是結構堆疊來變化空間表情。

▲三角形的屋頂與主樓的屋瓦產生對話,顏色刻意一深一淺詮釋兩個世代。

「コヤノスミカ」替mA-style architects拿回許多獎項——2014年 第46回中部建築賞、2014年 Linea Talara ASJ賞、2014年 第5回木質建築空間デザインコンテスト住宅部門賞、2013年 LIXILデザインコンテスト審査委員特別賞。

這間三角屋頂的小屋是日式房舍的延伸計畫,主屋位在農村地區、200平方米的土地上,大房舍將家人聚攏在一起,年輕人也需要輕鬆獨立的生活空間,因而有了拓展計畫——在傳統日式房舍旁另外為年輕夫妻建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場所。「單純的擴展能夠提供各自獨立的生活環境,但可能會因此丟失了整個家庭的連結。」mA-style architects建築師說出他們的想法。因此將主要的居住空間(大廚房、衛浴、小孩房、臥房)保留在主屋,擴展的小屋則是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機能同時兼具工作室,達到「保持一些距離又不會完全失去連結」的居住關係。

▲兩層樓的小屋規劃採取開放打通的設計,就連二樓也僅是大量的留白,提供使用上的無限可能! 

(via mA-style architects

バスキッチンの家House Bath Kitchen/鹿内健建築事務所

▲以「浴室跟廚房」為核心,是鹿内健建築師針對學齡前孩子的貼心規劃,體現家人照顧與陪伴的需求。

起家於東京的鹿内健建築師,一直關注著城市景觀以及都會建物的問題,並且試圖運用其建築技能解決都市住宅的現況,「バスキッチンの家」就是鹿内健建築師對於目前日本都會老舊公寓維修成本過高、造成小坪數住宅「一個人住太大、一個家庭住太擠」的問題提出的實驗性解決方案。

面對這間12坪的小單位住宅,鹿内健建築師希望運用四項原則來改變現況:

  • "changing the space into one room" ——將所有機能空間規劃為一室。
  • "opening and closing by sliding doors" ——藉由門片達到空間的開放與獨立。
  • "multi-layered usage" ——多層次用法。
  • "live for a limited time frame even though its small"——在不同階段可以選擇短暫居住小住宅。

▲二手公寓重新翻修的創舉,就是打破原有格局,大膽以「一個家=一個房間」的開放式手法創造全家人的互動。

考量家庭成員的結構,建築師認為現階段可以省略單獨房間的需求,因此將原來的格局砍掉重練,集中整合所有生活機能,成為大型開放的空間,再藉由軌道門、高低差、低矮量體界定生活場域、彈性區劃隱私,將12坪的空間打造為複合式的居住空間,同時解決單面採光的問題。

而這樣「將所有生活空間合而為一」的創新概念,讓「バスキッチンの家」這個案子從2013年完工以來,持續在各個建築獎項中獲得殊榮——2013年第4回建築コンクール優秀賞、2013年度Good Design Award、2014年千葉県建築文化賞奨励賞、2015年住宅環境設計獎入賞。

(via鹿内健建築事務所

食堂付きアパート Apartment with a restaurant /仲建築設計 

由仲俊治建築師主持的東京事務所——建仲建築設計,設立於2009年,身為中世代的建築師,作品不斷獲得日本各個大獎的肯定,包括2015年11月才公布的第16回JIA環境建築賞優秀賞。他的作品經常透過動線與格局的重整,達到社會化的目的性,例如回應小型經濟家庭、複合式居住型態或是身心障害者的友善住宅。

「Apartment with a restaurant」此作品堪稱仲俊治建築師的代表作品,自2014年拿到Good Design Award的金賞後,分別受到住宅環境設計獎、JIA優秀建築選、吉岡賞等獎項的肯定。能夠取得各評審認可的原因,在於建築師將老公寓換上「共享」的新生命,本來是一幢平凡的老宅,屋主與他的兒子決定推翻單一住宅的形式,與建築師互相激盪出複合性的建築空間——涵蓋食堂與工作室的住宅。將房子分成三個部分,一樓是開放式食堂也是居住者的餐廳廚房,二樓及地下室則為工作室及居住單位, 因此在整體的設計及使用機能、動線都必須相當縝密,考量居住者的使用跟隱私、以及消費者用餐的環境感受。

(via建仲建築設計

軒下の家/y+M design office

由三宅正浩與吉本英正設立的神戶建築設計事務所y+M design office,自2006成立以來,歷年來完成的作品量驚人,每個作品幾乎都在參賽中取得亮眼成績,其中原因在於創造住宅、環境與居住者的共好狀態,運用不同結構形體或是動線開口,形塑快意居心地。

隨著時代改變,現代家庭組成日益多元,傳統家固定的樣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隨性、自由的生活態度。三宅正浩建築師的「軒下の家」有著各種參差不齊的空間堆疊,讓屋簷下的不同空間,隨著空間使用人不同的生活型態,大走「各自獨立又開放」的忠於自我路線。

「軒下の家」案例,是三宅正浩建築師獲得「2014住まいのインテリアコーディネーションコンテスト優秀賞」、「Design for Asia Award 2014 GOLD AWARD」、「2015 Pen 理想の家グランプリ」的得獎作品,位於京都郊區、兩代家庭的共居住宅,父母與一家四口的生活空間藉由一條布滿植栽的隱晦通道劃分兩間房舍,再透過重疊屋簷將兩間房子的人緊緊相連,開口對應著開放起居空間,讓風與光伴隨親情縈繞兩間屋子。

▲「軒下の家」設計出兩間獨立生活空間卻比鄰連成一間大房子,利用植物穿插屋內,搭配高低差弱化空間的分割,也讓住宅更為通風、享受陽光!一間大屋下的兩個小房子,滿足兩代家庭的共處與私人時間。

(via y+M design office

木箱・久我山 71/100/葛西潔建築設計事務所

葛西潔建築設計事務所以「木箱212構法」專利工法,在各項建築競賽中獲得評審關注,由葛西潔建築師發展出的結構與機能空間,透過傳統木造的結構與工法,為屋主建構擁有大量收納機能的良好住宅。其作品均使用此種結合收納與結構的工法,其中「66/100 木箱・阿佐ヶ谷」、「65/100 木箱・四葉」、「56/100 木箱・深大寺」、「71/100 木箱・久我山」等作品更是諸多獎項的常勝軍。

其中獲得2015住宅環境設計賞入賞的「71/100 木箱・久我山」,藉由「木箱212構法」打造開放舒適的生活空間,將整面牆以一格格木板搭建出充足的收納空間,暖活愜意的木材質為住家注入溫度,搭配充足的採光,即使全室或高聳的木結構也不覺壓迫,不只實用性高也具裝飾效果與設計特色,是超具經濟的設計概念。

(via葛西潔建築設計事務所

cow house/moon at

▲從老宅主屋延伸出的新住宅「cow house」,也是回鄉生活、照顧長輩的例子,建築師伊月善彦在德島老家旁新建宅邸,空間設計兼具傳統與現代美學,是此案獲得「2015年第一回JIA四国建築賞——住宅部門優秀賞」的原因。

「cow house」是德島的建築師伊月善彦的老家擴建案,把自己住的房子比喻成「小牛的屋」,象徵新生的房子無法脫離主屋的依偎關係。獲得「2015年第一回JIA四国建築賞住宅部門優秀賞」,根據評審的講評,伊月善彦建築師讓兩間新舊住宅彼此和諧地存在,相似的結構表情、不同的建材與深淺,協調亦互補的依存牽引著彼此,新住宅生動地凸顯了老家的淡定與悠然,而內部空間也透過家具與屋間形式回應主屋的日式原貌,一再地流露建築師對誕生自己的老家的情感。

做為年輕夫婦的居住空間,「cow house」除了現代化的設備機能以及生活形式,建築師巧妙透過動線的佈局、開口與空間框架等手法,融入老宅的熟悉感,適時地將傳統住宅建築享受的「陰翳」美學融入新建房子,兼顧老傢俱在屋內的協調性,讓兩棟新與舊住宅創造幽美的互補。

(via moon at

Moon/阿曽芙実建築設計事務所

第十屆関西建築家新人賞得主阿曽芙実與其作品「Moon」均散發著淡淡的溫柔氣質,她的設計蘊含著童趣,不論是外觀的線條或形狀還是內部圓弧跟造型,都能夠感受到女性專有的細膩跟溫柔。「不刻意、自然而然地營造幸福快樂的住宅」是阿曽芙実建築師的設計哲學,無須刻意的設計,用最自然的方式擁抱光線與空氣,打造平凡而單純的住家空間, 

「Moon」是雙薪小家庭的住家,考量到孩子可能比父母先回到家,阿曽芙実在房子裡加入童趣與探險元素,透過層次感與留白,製造不同的空間感受,充滿生活感的家,即使獨自在家也能感到飽滿的愛,不覺得封閉孤單。打破居家格局動線的規劃,轟立的牆面變成溫柔包覆的弧形、方正的門框多了三角屋簷宛如城堡、放射狀的木頭天頂讓空間像宇宙般無限擴展、一個又一個的開口也把平凡的居家走動變成探險,阿曽芙実試圖透過他的設計讓生活空間更有溫度,也更加感性。

(via 阿曽芙実建築設計事務所、Credit @Kenta Hasegawa)

趨勢觀察家・翎格設計|潘怡華

就今年清美學案例的整體觀察,潘怡華歸納了「錯層空間運用」、「空間的垂直延伸」、「在室內種樹」、「創造開口與借景」」等四個重點,其中亦察覺到兩個有趣的改變——「內外分界的模糊」及「二世代家宅模式的水平轉變」。

◎錯層空間

延續2015年冬季前往日本參訪「無印良品の家」的觀察,潘怡華認為錯層概念的運用能夠讓空間產生更多元的變化,如同無印良品「空間產品化」的概念,組合式的空間設計能夠因應基地環境以及使用目的不同,讓每個場域的區隔性更靈活。

▲利用錯層空間能夠讓空間的延伸感更好,創造空間的變化。「錯層空間的每個單位使用面積不會大,但整體視覺是寬敞的,而且能讓空間更立體。」潘怡華分享。(via y+M design office

◎室內種植樹木

日本住宅重視庭園,也是傳統日式建築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回歸到現代社會的大都市,當日本人有幸獲得一塊小小土地可以蓋自己的房子,即使狹長、即使窄小,也都會盡可能請建築家協助置入庭園綠景。然而考量基地條件,有時並不允許另外再區劃庭園,因而衍生出「室內種樹」或是「樹天井」的規劃。

▲ALTS Design Office的另一個作品「小舟木の家」,在目光所及之處種植樹木,利用芬多精來療癒心情,打造一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住家。(viaALTS Design Office

◎空間的垂直延伸

與戶外連結的方法慢慢從水平延展轉移至「向上延伸」,潘怡華表示, 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山之手の家」就是將室內外做垂直連接的最佳範例,屋頂不再只是個房子的天頂軀殼,透過結構內退的手法將屋頂變成露台,或是設計成為觀景平台,讓住戶感受更深刻的四季更迭。

▲尤其小朋友特別喜歡屋頂陽台的新做法,爬上屋頂,似乎是每個小朋友的勝利舞台。(via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創造開口與借景

借用室內的生活場景成為居家風景,是日本住宅常見的手法,「日本建築家常常在某些開口之中蘊藏哲理,從某些特別的角度視線來營造獨特的空間感。」潘怡華說道,她繼續解析: 「『山之手の家』個案裡, 建築師佐々木勝敏在瘦長型的空間利用高低漸層的開口創造縱深,同時又用水平格柵發揮橫向視覺的拉伸作用,所以我們不會覺得這個空間好窄好擠,反而會被若隱若現的曖昧畫面吸引目光。」

▲「Cow house」則能看見建築師伊月善彦運用開口保留傳統和室的靜謐之美。(via moon at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日本的民族性以致住宅建築型態也產生變化,從以往偏向「外冷內熱」的建築形式(請參閱——隱蔽又開放:外冷內熱的居家空間)開始出現「內外共用的概念」,區劃內外的界線越趨模糊,「阿久比の家」甚至願意藉由檐廊與外部環境串接,少了封閉,多了開放,視野可及之處也變得寬廣。

▲少了以往內外分界的絕對性, 「阿久比の家」不再以低調的姿態默默佇立,而是透過「縁側空間」化解與外界的隔閡。(via ALTS Design Office

此外,潘怡華也發現有趣的現象,都會中心建造的二代宅多半是採取上下分層的生活空間,而『コヤノスミカ』與『cow house』則是在傳統主屋旁新蓋一間現代住家,讓二世代在同個平面下共處。位在神戶的「軒下の家」是兩代家庭的共居住宅,y+M design office也讓兩幢獨立空間比鄰連成一間大房子,「省去上下樓的動線,這樣的好處是兩代的往來可以更頻繁緊密。」潘怡華分享她的看法。

▲「コヤノスミカ」脫離主屋另闢一處結合起區空間的工作室,運用木元素構築藝廊型態的設計,讓空間顯得格外清新脫俗。(via mA-style architects

▲神戶的「軒下の家」是新蓋的兩代宅,利用被樹木圍繞的隱晦通道區劃兩個世代的獨立生活空間。(via y+M design office

 

清美學空間觀察家:翎格設計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粉絲團: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協力:翎格設計】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796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暖暖的陽光,窩在軟軟的沙發裡,滑滑Instagramg上的照片,就喜歡這樣賴在家 IMG_2435.jpg

文章標籤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時期主修工業産品設計,總期待有天能獲得素有産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獎素稱的IF設計奬,而在2018的一開頭,竟然真的如願獲得了「IF DESIGN AWARD 2018」,這次以DEEP的空間設計表現獲得了此殊榮,更加振奮了想要做出好的產品設計的初心,希望很快的將來能再次奪得產品設計的獎項!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39 + 清美學

 

買東西的時候用心挑選,買來之後可以好好珍藏。

這一直是我在幫業主選配家具時的主要考量,而在這清美學空間裡,餐椅的搭配從不同層面思考後,最終以造型簡單樸素,實用耐久,椅面為紙纖,木料為丹麥當地生產的皂裝橡木 ,加入 J 39 做為新案場的一員,其線條比例所呈現出的溫潤質感,即使再過個幾十年我想還是會讓人覺得很經典。

 

 

 

 

J39  J39-1  

J39單椅為Børge Mogensen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947年為FDB所設計,不但外型簡潔,所有線條皆符合人體工學,同時可大量生產並降低生產成本,設計至今雖已超過一甲子,卻仍是Børge Mogensen每年銷售最多的作品。via SIFAR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待在家裡也不錯

 

很多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之所以珍貴,並不是因為很昂貴或奢華,而是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很多不值錢的小裝飾品──自製的物件,舊書,老照片,古怪的收藏等等。但由於我們常常不希望自己顯得太過物質主義,所以我們往往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心力,去思考這些東西可以如何增進我們的快樂。

快樂就是……
買東西的時候用心挑選,買來之後好好珍藏,幸福不必遠求,在家找就有。

這是最近閱讀中我最喜愛的一本書.......

 

作者:葛瑞琴‧魯賓

 

FullSizeRender (11)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道簡單的食物 ,可以單純品嚐到食材的美味,就像實木桌板一樣,感覺像是在撫摸木頭的那種舒適感.

 

FullSizeRender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翎格設計近幾年來一直在傳達的概念空間,即是直.樸.淡.麗的清美學空間.

因空間給予居住者的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延伸,透過日常的喜好及收藏,隨性的擺放豐富自己的生活空間,

剛好就好的物品搭配上生活感的收納方式,適度的留白也是一種淡麗空間的展現.

讓人與空間都能自在呼吸!  

 

      擷取-1    

文章標籤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設計工作者、只要有空檔時間,我會隨性的展開一場「一個人的設計旅行」。

有時會事先預設想看的事物,偶而也會放空來場不期而遇的小驚喜。前一陣子下飛機已晚,只能入住在機場內的膠囊旅館,

體驗不一樣的住宿空間。

這對於從事空間設計的我來說、是充滿著好奇與想像的空間.........

 

pm11:00降落後不久又開始我的另類轉機  (膠囊旅館)

照片 5  照片 (8)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漫步神戶北野】-享受輕生活抽好物

剛從日本神戶帶回來的好物(抽出2名),與粉絲一起分享輕生活的幸福感!

 

只要加入「清美學」成為粉絲

在部落格下留言:「我愛清美學,享受輕生活!」

 

就有機會抽到好物!
活動至8/30止,得獎名單9/1公佈於網誌。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