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秀。翎格 (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OFFICE1 (2).jpg

常在電影雜誌上看到,許多歐洲國家的辦公室內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成了他們辦公室的首選。而且有研究報告指出,綠色能舒緩工作時的情緒,當工作中產生急躁心理的時候,抬眼看看繁茂的綠葉,往往會產生一種視覺效應,心中的煩悶也就煙消雲散了。

除此以外,不少植物還具有很好的淨化空氣及除塵殺菌的效果。對於常在辦公室內的上班族來說,綠色植栽可以讓視覺休息放鬆,更可以吸附髒污、給予較好的氧氣量。所以您是不是也想在自己的辦公周邊內養一些花花草草,來調節心情了嗎?

OFFICE2 (2).jpg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美學空間裡的物品該如何挑選?

簡單樸直是清美學空間裡訴求的一種淨度

人在空間內生活仍有生活用品上的需求所以在選品搭配上更顯重要用心挑選自己所需要的買來後可以好好珍惜的物品置放在清美學的空間內仍保有那份純美也多加了一些生活感

清美學選品.jpg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的職人 ,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自我要求做到最完美,因為那是他的職業
雖然要達到職人的專業境界很難,但職人精神非常值得學習,透過每次的海外見學實地看到職人在工作中的態度深深感受到,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職人。翎格設計持續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不斷的自我要求,希望能讓業主更安心

在日本,有一地方產業品牌掀起一波「需要等待一年半時間才能拿到商品」的盛況,日本媒體又稱之「“1年待ち”の庖丁工房タダフサ」。

「庖丁工房 忠房」來自日本日本新潟燕三条地區,創立於1948年的老字號店鋪。「庖丁」一詞總令人聯想到莊子《養生主》的〈庖丁解牛〉篇章,在現代中文被釋義為廚師,日文的原意也為料理人,只是在字詞衍義的過程中,「庖丁」二字在日文成了刀具之意,或許是事事講求精細的日本職人,希望他們的刀工具能跟傳說中的中國名廚「庖丁」所用刀具一樣鋒利,進而達到相同的神乎其技之故,「ほうちょう庖丁」在日本演變為料理人用的刀具。

這把不論在工作場合或是家庭廚房不可或缺的工具,也許在非職業料理人或不講究料理烹割的等閒之輩眼中,只是個切菜切肉的刀具,但除了講求鋒利,輕巧度、切面美不美、順手流暢度等都影響著刀工,一把看似簡單的刀,著實蘊含許許多多的學問。

見學館編輯團隊特地前往「庖丁工房 忠房」位在新潟三条市的廠房,與室內設計師們一同觀摩見學,親眼見識一把刀的製成工序,以及幕後鐵匠職人們的深厚功夫。

▲由於社長前往海外參展,由產品經理大澤真輝(左)替我們導覽,並邀請「翎格設計」總監潘怡華擔任見學觀察家。

▲見學館編輯團隊與設計工藝交流平台設計師們、「庖丁工房 忠房」產品經理大澤真輝(右4)以及「燕三条地場產業振興中心」山田尚史(右3)合影。

近七十年的老廠牌,各式職業用刀起家

「庖丁工房 忠房」的前身是「曽根製作所」,在1948年(昭和23年)、由曽根寅三郎創立,經過幾次的移轉搬遷最終在現址落地,並在2012年誕生「庖丁工房 忠房」品牌,第二代社長曽根忠一郎先生更獲得日本傳統工藝士的認定。這間依刀具用途做出800多種不同菜刀的庖丁老店,只耳聞未眼見倒不驚奇,但在大澤真輝先生帶我們走上二樓歷史刀具展示區之後,一行人著實大開眼見!

創始人曽根寅三郎先生傳承三条市的鍛造技術,一開始製造各種職業用刀,像是各種殺魚的刀,鱈魚、鮭魚、鰻魚、鮪魚等不同魚種需要不同的刀型,甚至取魚卵也有專門刀具,以及收割蕎麥、高麗菜、白菜、大蒜等作物的刀具,也製造切蕎麥麵的職業刀,甚至有專門的鐮刀提供給船隻切斷纏繞螺旋船槳的水草,最特別的是一款名為「サルキリ」的刀具,「サル」日文是猴子之意,直譯便是「殺猴子的刀」,當時大家聽到後紛紛倒抽一口氣,畢竟前面才見識到剖殺鯨魚的刀,還好大澤真輝的關子沒賣太久,隨即說明其實是山刀的一種,後來做為削木材的刀,「不過這把刀至今只賣出一把,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捧場帶回家!」大澤真輝先生開玩笑的說。

人家說「日本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不只做精更要做深,我們在庖丁工房身上看見他們自許的使命,用一生對刀具進行鑽研,「想做給他們一把很好用、可以用很久的刀」似乎是懷抱著這樣的精神,拼命研發著,借一己之專業,幫助各類職人善其事、利其器,試圖對社會產生一些影響、為日本的產業經濟盡點心力。

▲庖丁工房會長曽根忠一郎,獲得日本傳統工藝士的認定。

▲二樓歷史刀具展示區可看見傳承下來的「工房心得」,寫著要承續越後三条的鍛造技藝,為地域生產盡一己之力,並且要溫故知新,面對改變也不惶恐。

工廠見學,觀摩手工鍛造刀的步步生成

當天大澤真輝領我們走入工廠,昏暗的廠房環境令人意外,印象中大多數的工廠總是明亮,以提供安全舒適的作業環境,大澤真輝跟我們說明,這是刀具工廠必須的環境,「因為太多光線進來的話,職人們會看不到刀具上的瑕疵;雖然整個廠房的光線微暗,但機台上的檯燈可提供更充足的照度,會做得更精確。」

一路走訪,我們看到許多在不同機台前、專注自身工作的匠人師傅,有蹲坐在小桌、拿小槌敲打著小刀的師傅,帶著眼鏡不時瞇起眼來檢查刀子的面是否平整;或手握刀的兩端、來回磨合刀柄與刀身的銜接面、直到摸不出銜接線、宛若一體方能換下一支;甚至是站在灑水器跟磨刀機前的磨刀師傅,持放待磨的刀具不動,身體卻要有足夠的力氣抵擋磨刀機運轉的力道,展現以靜制動的內力。

▲此工序是將刀的面敲打平整,很多工廠選擇以機器替代,但「庖丁工房 忠房」認為用人工敲的刀還是比較漂亮。

▲研磨木頭刀柄與不鏽鋼刀身的接合處,是增加細膩質感的重要工序。

▲磨刀的站位、角度、手法都關乎刀刃的使用壽命,也是匠人的功夫所在。

其中最令我們屏息的是三条市最傳統的製刀技術,從長方形鐵塊製作出刀的原型。必須先將鐵塊放置一千度的火爐加熱,接著一手夾著高溫火紅的鐵塊、腳踩踏板控制機器鎚擊鐵塊,調整刀的厚度跟利用鐵的延展性來修形,機器敲擊的速度跟踏板的速度成正比,是一項必須跟時間與溫度賽跑、講求速度與精準的技能。每一次將鐵塊從火爐取出至機台敲打約莫一、二分鐘,鐵遇冷變硬後便失去延展性,必須放入火爐再次加熱,如此反覆動作一直到敲出刀子的雛形,「這道工序需要熟練的操作功力跟敲打經驗,目前是由我們工廠最資深的匠長來操作這台機器,一個早上大約可做出二十支菜刀的原型。」

▲匠長用鉗子夾住火紅燒燙的鐵塊,眼手並用調整鐵塊位置,腳下則以踏板控制機器快速鎚擊。

▲從鐵塊到刀的原型,猶如看著史前時代的人類進化圖,充滿讚嘆與佩服。

另一項讓大家駐足許久的是「柄入れ Connect Handle」工作站,女職人先是在木刀柄內填充塑膠粒,一旁的烤爐埋著刀身的尾端在加熱,女職人先是用鐵攥的高溫融化塑膠粒,接著將刀身尾端插入刀柄、包覆在高密度的黏著膠之中,再透過木槌敲打將刀身與握柄緊緊接合,「我們是日本唯一在用此種方法做接合的工廠,研究測試各種辦法,發現用此法接合的刀子使用年限最長,較不容易脫落。」大澤真輝解說。

▲在刀柄凹槽內填充塑膠粒、將加熱過的工具插入使之融化,再接上刀後敲打加強接合的緊密度。每個步驟都像藝術表演,令人目不轉睛。

▲一旁的烤爐只針對刀身的尾端加熱,令人聯想到冬天躲在暖桌烘烤雙腳的可愛景象。

增建展示間,讓空間設計帶動產品元氣

第三代社長曽根忠幸先生接手後,積極參與傳統工藝活絡計畫,像是燕三条有名的活動「燕三条 工場の祭典」成為第一屆的開放工廠見學的會社。並於2015年在工廠旁另闢一間工廠併設直營店,找來日本新一代設計師関 祐介(Yusuke Seki)操刀,替刀具們打造一間極具戲劇張力的展示空間。

展示空間與刀具製造工廠相毗鄰,主要結構以鋼構與混凝土素材為主,創造與工廠一致的和諧基調,関祐介選用庖丁工房製作刀具手柄和砧板的雲杉,做為中島展示檯面以及陳列牆的建造材料,宛如使用細木條編織出的菱格狀陳列牆,藏有可調整陳列系統的特製巧思,可拆卸且長寬度不一的刀具陳列板,能因應刀具的形體呈現不一樣的擺設,為一道立面創造多樣變化。

當我們從透明展示間旁的混凝土階梯走下樓,第一眼注意到的是外露的鋼構骨架,挑高的展示區只架上一面雲杉展示牆,這樣的做法更容易聚焦,展示牆面前方設計一面滑動式玻璃門,隔絕了刀具與觀者之間潛藏的危險,適度的距離創造出刀具的神聖感。庖丁工房的刀具陳列跳脫傳統的固定方式,連結傳統工藝(物品)與當代簡約設計(空間),並加入與刀具氣質相符的材料如木材、混凝土、玻璃、鋼,讓品牌意象更加鮮明,無形中加深好感度。

▲混凝土階梯、鋼構骨架街與工廠調性一致不違和,感受得出建築師選材的用意。©Yusuke Seki

▲刀具架與展示牆均依據刀具陳設需求專門設計,置刀的小檯面上設計凹槽可固定刀具,菱格交織的木條孔洞則可讓展示檯面彈性調整。

▲目前全日本只有這一家工廠併設的直營店「庖丁工房タダフサ ファクトリーショップ」,其餘皆與日本商舖合作販售如中川政七商店、HUMPTY DUMPTY、雜貨道具店等(SHOP LIST)。©Yusuke Seki

設計翻身!優雅庖丁超人氣

「庖丁工房 忠房」是日本政府第一波的育成事業的提名對象,引進專業顧問探討改進之處,從內外層面活化地方產業,請教中川政七商店社長中川純的意見,針對女性觀點嚴選出方便主婦使用的七種基本刀具,由女性設計師柴田文江著手產品設計,設計出「女性也想使用的刀具」,包裝設計則請廣村正彰操刀,瓦愣紙板與資料夾線圈的包裝形式更具親切感,呼應簡約自然的刀具設計。

大澤真輝特別提到,刀柄的木材耐水抗菌,使用的抗菌碳化木為其獨家技術,不必擔心木材易吸水潮濕、滋生細菌,即使使用後丟棄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刀刃以不鏽鋼與SLD鋼材(高碳高合金鋼)打造,具備耐磨、不變形、耐衝擊等特性。「我們的刀自豪之處是切出來的面完整且漂亮,尤其是麵包刀,前端帶有波浪鋸齒的特殊設計,在切麵包時不會掉出很多麵包屑。」至於有「三德刀」之稱的萬用刀,可以處理肉、魚、野菜,成為當日見學採購第二名的商品。

「庖丁工房 忠房」提供送回工廠研磨的服務,「客人的刀用舊了、鈍了都可以寄回來,我們會再度磨成跟新刀一樣,想提倡買一把刀可以用很久很久的價值。」,也展現出商品的環保意識。

▲這七支轉型設計的刀受到日本主婦們愛戴,其中麵包刀、三德刀(日式萬用刀)與西式萬用刀被《MONOCLE》雜誌收錄至Best homeware25。©庖丁工房タダフサ、Photo credit:akumi Ota

▲麵包刀前端帶有波浪鋸齒的特殊設計,麵包切面因而完整漂亮且不會掉出很多麵包屑。

見學觀察家:「翎格設計」潘怡華總監分享

「以廚房料理道具來說,木材質跟不鏽鋼是最適宜的搭配,可以給空間剛剛好的溫度。」平常喜歡在廚房設計中帶入不鏽鋼的現代質感,不只好清潔也俐落,但這項材質會有過於冷冽的距離感,因此木材質成為最合宜的調劑,增添暖度也散發自然純樸的氣息,這樣的材質對話從廚具延伸至刀具,讓廚房美學氣質更加到位。

潘怡華最關注的莫過於庖丁工房七款輕巧可愛的經典刀具設計,木溫暖了鋼的冷,不鏽鋼則輕盈了比例,從女性角度來看真的令人愛不釋手!加上碳化木的使用,透過特殊的熱處理讓木材呈現半碳化狀態,降低木的吸水性、減少菌類滋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達到菌類抑制,同時提高木材的耐腐和耐久力,讓人安心使用並感受著木頭帶來的美好溫度。

潘怡華現場體驗麵包刀的手感,不論試切柔軟的吐司或是外硬內軟的法式長棍麵包都極為順手,不需又拉又鋸犧牲許多麵包屑,完全能理解這把刀值得兩年等待的魅力。

不論從增廣見聞的學習目的或是促進經濟的角度,工廠見學都是很值得投資的活動。」潘怡華分享,看過現場製造、被說服而產生購買欲望的比例一定比只在商店觀看成品的購買意願高出許多,了解手上的產品是如何生成、目睹技能工序如同參與製造過程,彷彿看見職人們為自己手上這把刀所投注的心力,專注的神情跟汗水提高了產品的價值,每一把菜刀都值得神聖對待。

採訪尾聲,大澤真輝指著外套臂膀的LOGO對我們說:「你們知道為什麼刀房的品牌LOGO不是刀而是鉗子嗎?因為我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所製作的刀具都是職人們用鉗子夾著鐵、一次又一次敲打出來的,把這樣製作的歷程用鉗子的圖樣表現出來,讓大家更加愛惜這把刀。」語畢,匠人手持鉗子敲打鐵塊的勤力姿態又再度浮上腦海,對人與物同時升起敬佩與愛物之心。

via

庖丁工房タダフサ

成立自1948年,從各式職業用刀起家,不斷鑽研並延伸至家庭用刀具。2012年創立庖丁工房 忠房品牌,同時於2015年在工廠旁另闢一間工廠併設直營店,同時與日本各地選品店合作販售。刀柄使用專利碳化木,耐水抗菌,刀刃以不鏽鋼與SLD鋼材(高碳高合金鋼)打造,具備耐磨、不變形、耐衝擊等特性。也提供送舊刀回工廠研磨的服務,親切輕盈的設計搭配耐用的特性,受到許多主婦們喜愛。

網站:www.tadafusa.com

地址:新潟県三条市東本成寺27-16

電話:0256-32-2184

翎格設計

由潘怡華主持的翎格設計,專注於清美學空間,以「直、樸、淡、麗」為出發點,相當注重美感追求並在設計中加入女性細膩溫柔的特質,致力創造人類生活中各種規模的「功能美」。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從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再次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從真實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的角度思考,希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巧思,讓居住者理解生活與空間之間的意義。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粉絲團: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庖丁工房タダフサ、燕三条地場產業振興センター】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1020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築居家設計可從過往取得經驗、見學前輩的作品,吸收自省然後精進。近年來令人著迷的清美學居家案例,觀察日本的建築視野,並從日本人細心又聰明的設計中,學習如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居家生活中,創造優質和樂的舒適生活。

 

阿久比の家/ALTS Design Office

「ALTS Design Office」事務所位在被群山環抱的滋賀縣,延續地理位置的自然信念,事務所的設計一向秉持尊重自然的原則,讓住宅融入生態環境之中。「阿久比の家」獲得2015年第3屆家建築大獎(家づくり大賞),由審査員選定的獲選城市景觀賞,入選原因在於房子的開放式花園與緣側露台對周圍環境的融合性。大平一枝審査員表示,「阿久比の家」由內而外的開放性成為街道景觀的一部分,透過立柱、牆面不僅創造與街景的橫向連結,也保護家的內部空間,賦予房子需要的包裹性。

房舍的建築以傳統日式房舍為概念,置入「緣側」並且試圖透過空間的水平延伸建立一個精彩豐富的生活場域,公共空間使用開放式的規劃,並連結緣側採水平面的方式延展到戶外,使用結構柱和玻璃落地窗做為內外分界,彈性開放的設定讓內外共存,同時滿足日本人最重視的「包覆感」。

(via ALTS Design Office

山之手の家/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位於愛知縣的「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近年來建造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住宅——日式老屋改建案「栄町の光溜」,留住傳統房舍的低調古樸也透過中庭、洄游空間界定兩世代的生活空間;狹長型建物「imai」利用高窗帶入大量光線,藉由明亮度來達到空間的擴散作用,也刻意將木材質的色系放淡,營造清透而溫暖的空間視覺。

至於榮獲國際獎項「2014 Design for Asia Awards」的「山之手の家(H3 House)」,是建築師佐々木勝敏留給小孩探索的住宅世界。二樓的屋頂大露台、挑高處的樓梯與層次格柵,成為孩子們的遊樂場所,在這個家居裡尋覓自己的世界。

▲以大地色系構造出直樸與純粹之美,日光總能讓清美學住宅更加動人。

建築師佐々木勝敏提到,他初次看到此住宅的基地時,基地被旁邊六層樓建物的陰影籠罩,因此他利用反L型的建築斷面,將自然光從沒有遮蔽物的北邊引入,透過頂部天窗與側面方窗採集陽光,高起的量體變成佐々木勝敏口中的「收光器」,一部分做為樓梯,一部分安排高低漸層的格柵平台,有效地讓光線滲透下去,也能削弱陽光的直射。

▲內退的反L型結構將南側建築體的引光面擴大,亦創造屋頂露台,把生活空間延伸到戶外。

(via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中山の家/小松隼人建築設計事務所

出生廣島的小松隼人建築師,其作品特別注重建築物的開口,企圖透過開口創造與街道環境的共鳴,尤其廣島縣三面環山,南邊面向瀨戶內海, 因此對於不同基地條件,小松隼人總能因應現場給予建築物最適合的樣貌。

獲得2015年廣島縣建築文化獎優秀賞、以及2014年住宅能源生態競賽審査員特別賞的「中山の家」,位在廣島山中,呼應基地環境以「寧靜」為主題創造住宅,因此有斜屋頂、木桁樑的元素,來呈現山林幽居的造屋之美。具有層次性的開放設計,運用錯落的結構以及穿透設計,達到每個場域的互通性,甚至連茶屋也採取開放的方式,悠然地存在於庭園與室內之中。

(via 小松隼人建築設計事務所

コヤノスミカ/mA-style architects

由川本敦史與川本まゆみ設立的mA-style architects,作品不但在日本中部、東海四縣(愛知県・岐阜県・三重県・静岡県)頗具名氣,「光の郭」、「緑縁の栖」、「ありんこの家」不但拿下許多區域大獎(中部建築賞、愛知住宅賞、静岡県住まいの文化賞、JIA東海住宅建築賞等),也廣泛被亞洲媒體報導。mA-style architects的作品喜歡運用清淺的木材質,添加陽光調味,再利用可愛的造型分割或是結構堆疊來變化空間表情。

▲三角形的屋頂與主樓的屋瓦產生對話,顏色刻意一深一淺詮釋兩個世代。

「コヤノスミカ」替mA-style architects拿回許多獎項——2014年 第46回中部建築賞、2014年 Linea Talara ASJ賞、2014年 第5回木質建築空間デザインコンテスト住宅部門賞、2013年 LIXILデザインコンテスト審査委員特別賞。

這間三角屋頂的小屋是日式房舍的延伸計畫,主屋位在農村地區、200平方米的土地上,大房舍將家人聚攏在一起,年輕人也需要輕鬆獨立的生活空間,因而有了拓展計畫——在傳統日式房舍旁另外為年輕夫妻建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場所。「單純的擴展能夠提供各自獨立的生活環境,但可能會因此丟失了整個家庭的連結。」mA-style architects建築師說出他們的想法。因此將主要的居住空間(大廚房、衛浴、小孩房、臥房)保留在主屋,擴展的小屋則是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機能同時兼具工作室,達到「保持一些距離又不會完全失去連結」的居住關係。

▲兩層樓的小屋規劃採取開放打通的設計,就連二樓也僅是大量的留白,提供使用上的無限可能! 

(via mA-style architects

バスキッチンの家House Bath Kitchen/鹿内健建築事務所

▲以「浴室跟廚房」為核心,是鹿内健建築師針對學齡前孩子的貼心規劃,體現家人照顧與陪伴的需求。

起家於東京的鹿内健建築師,一直關注著城市景觀以及都會建物的問題,並且試圖運用其建築技能解決都市住宅的現況,「バスキッチンの家」就是鹿内健建築師對於目前日本都會老舊公寓維修成本過高、造成小坪數住宅「一個人住太大、一個家庭住太擠」的問題提出的實驗性解決方案。

面對這間12坪的小單位住宅,鹿内健建築師希望運用四項原則來改變現況:

  • "changing the space into one room" ——將所有機能空間規劃為一室。
  • "opening and closing by sliding doors" ——藉由門片達到空間的開放與獨立。
  • "multi-layered usage" ——多層次用法。
  • "live for a limited time frame even though its small"——在不同階段可以選擇短暫居住小住宅。

▲二手公寓重新翻修的創舉,就是打破原有格局,大膽以「一個家=一個房間」的開放式手法創造全家人的互動。

考量家庭成員的結構,建築師認為現階段可以省略單獨房間的需求,因此將原來的格局砍掉重練,集中整合所有生活機能,成為大型開放的空間,再藉由軌道門、高低差、低矮量體界定生活場域、彈性區劃隱私,將12坪的空間打造為複合式的居住空間,同時解決單面採光的問題。

而這樣「將所有生活空間合而為一」的創新概念,讓「バスキッチンの家」這個案子從2013年完工以來,持續在各個建築獎項中獲得殊榮——2013年第4回建築コンクール優秀賞、2013年度Good Design Award、2014年千葉県建築文化賞奨励賞、2015年住宅環境設計獎入賞。

(via鹿内健建築事務所

食堂付きアパート Apartment with a restaurant /仲建築設計 

由仲俊治建築師主持的東京事務所——建仲建築設計,設立於2009年,身為中世代的建築師,作品不斷獲得日本各個大獎的肯定,包括2015年11月才公布的第16回JIA環境建築賞優秀賞。他的作品經常透過動線與格局的重整,達到社會化的目的性,例如回應小型經濟家庭、複合式居住型態或是身心障害者的友善住宅。

「Apartment with a restaurant」此作品堪稱仲俊治建築師的代表作品,自2014年拿到Good Design Award的金賞後,分別受到住宅環境設計獎、JIA優秀建築選、吉岡賞等獎項的肯定。能夠取得各評審認可的原因,在於建築師將老公寓換上「共享」的新生命,本來是一幢平凡的老宅,屋主與他的兒子決定推翻單一住宅的形式,與建築師互相激盪出複合性的建築空間——涵蓋食堂與工作室的住宅。將房子分成三個部分,一樓是開放式食堂也是居住者的餐廳廚房,二樓及地下室則為工作室及居住單位, 因此在整體的設計及使用機能、動線都必須相當縝密,考量居住者的使用跟隱私、以及消費者用餐的環境感受。

(via建仲建築設計

軒下の家/y+M design office

由三宅正浩與吉本英正設立的神戶建築設計事務所y+M design office,自2006成立以來,歷年來完成的作品量驚人,每個作品幾乎都在參賽中取得亮眼成績,其中原因在於創造住宅、環境與居住者的共好狀態,運用不同結構形體或是動線開口,形塑快意居心地。

隨著時代改變,現代家庭組成日益多元,傳統家固定的樣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隨性、自由的生活態度。三宅正浩建築師的「軒下の家」有著各種參差不齊的空間堆疊,讓屋簷下的不同空間,隨著空間使用人不同的生活型態,大走「各自獨立又開放」的忠於自我路線。

「軒下の家」案例,是三宅正浩建築師獲得「2014住まいのインテリアコーディネーションコンテスト優秀賞」、「Design for Asia Award 2014 GOLD AWARD」、「2015 Pen 理想の家グランプリ」的得獎作品,位於京都郊區、兩代家庭的共居住宅,父母與一家四口的生活空間藉由一條布滿植栽的隱晦通道劃分兩間房舍,再透過重疊屋簷將兩間房子的人緊緊相連,開口對應著開放起居空間,讓風與光伴隨親情縈繞兩間屋子。

▲「軒下の家」設計出兩間獨立生活空間卻比鄰連成一間大房子,利用植物穿插屋內,搭配高低差弱化空間的分割,也讓住宅更為通風、享受陽光!一間大屋下的兩個小房子,滿足兩代家庭的共處與私人時間。

(via y+M design office

木箱・久我山 71/100/葛西潔建築設計事務所

葛西潔建築設計事務所以「木箱212構法」專利工法,在各項建築競賽中獲得評審關注,由葛西潔建築師發展出的結構與機能空間,透過傳統木造的結構與工法,為屋主建構擁有大量收納機能的良好住宅。其作品均使用此種結合收納與結構的工法,其中「66/100 木箱・阿佐ヶ谷」、「65/100 木箱・四葉」、「56/100 木箱・深大寺」、「71/100 木箱・久我山」等作品更是諸多獎項的常勝軍。

其中獲得2015住宅環境設計賞入賞的「71/100 木箱・久我山」,藉由「木箱212構法」打造開放舒適的生活空間,將整面牆以一格格木板搭建出充足的收納空間,暖活愜意的木材質為住家注入溫度,搭配充足的採光,即使全室或高聳的木結構也不覺壓迫,不只實用性高也具裝飾效果與設計特色,是超具經濟的設計概念。

(via葛西潔建築設計事務所

cow house/moon at

▲從老宅主屋延伸出的新住宅「cow house」,也是回鄉生活、照顧長輩的例子,建築師伊月善彦在德島老家旁新建宅邸,空間設計兼具傳統與現代美學,是此案獲得「2015年第一回JIA四国建築賞——住宅部門優秀賞」的原因。

「cow house」是德島的建築師伊月善彦的老家擴建案,把自己住的房子比喻成「小牛的屋」,象徵新生的房子無法脫離主屋的依偎關係。獲得「2015年第一回JIA四国建築賞住宅部門優秀賞」,根據評審的講評,伊月善彦建築師讓兩間新舊住宅彼此和諧地存在,相似的結構表情、不同的建材與深淺,協調亦互補的依存牽引著彼此,新住宅生動地凸顯了老家的淡定與悠然,而內部空間也透過家具與屋間形式回應主屋的日式原貌,一再地流露建築師對誕生自己的老家的情感。

做為年輕夫婦的居住空間,「cow house」除了現代化的設備機能以及生活形式,建築師巧妙透過動線的佈局、開口與空間框架等手法,融入老宅的熟悉感,適時地將傳統住宅建築享受的「陰翳」美學融入新建房子,兼顧老傢俱在屋內的協調性,讓兩棟新與舊住宅創造幽美的互補。

(via moon at

Moon/阿曽芙実建築設計事務所

第十屆関西建築家新人賞得主阿曽芙実與其作品「Moon」均散發著淡淡的溫柔氣質,她的設計蘊含著童趣,不論是外觀的線條或形狀還是內部圓弧跟造型,都能夠感受到女性專有的細膩跟溫柔。「不刻意、自然而然地營造幸福快樂的住宅」是阿曽芙実建築師的設計哲學,無須刻意的設計,用最自然的方式擁抱光線與空氣,打造平凡而單純的住家空間, 

「Moon」是雙薪小家庭的住家,考量到孩子可能比父母先回到家,阿曽芙実在房子裡加入童趣與探險元素,透過層次感與留白,製造不同的空間感受,充滿生活感的家,即使獨自在家也能感到飽滿的愛,不覺得封閉孤單。打破居家格局動線的規劃,轟立的牆面變成溫柔包覆的弧形、方正的門框多了三角屋簷宛如城堡、放射狀的木頭天頂讓空間像宇宙般無限擴展、一個又一個的開口也把平凡的居家走動變成探險,阿曽芙実試圖透過他的設計讓生活空間更有溫度,也更加感性。

(via 阿曽芙実建築設計事務所、Credit @Kenta Hasegawa)

趨勢觀察家・翎格設計|潘怡華

就今年清美學案例的整體觀察,潘怡華歸納了「錯層空間運用」、「空間的垂直延伸」、「在室內種樹」、「創造開口與借景」」等四個重點,其中亦察覺到兩個有趣的改變——「內外分界的模糊」及「二世代家宅模式的水平轉變」。

◎錯層空間

延續2015年冬季前往日本參訪「無印良品の家」的觀察,潘怡華認為錯層概念的運用能夠讓空間產生更多元的變化,如同無印良品「空間產品化」的概念,組合式的空間設計能夠因應基地環境以及使用目的不同,讓每個場域的區隔性更靈活。

▲利用錯層空間能夠讓空間的延伸感更好,創造空間的變化。「錯層空間的每個單位使用面積不會大,但整體視覺是寬敞的,而且能讓空間更立體。」潘怡華分享。(via y+M design office

◎室內種植樹木

日本住宅重視庭園,也是傳統日式建築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回歸到現代社會的大都市,當日本人有幸獲得一塊小小土地可以蓋自己的房子,即使狹長、即使窄小,也都會盡可能請建築家協助置入庭園綠景。然而考量基地條件,有時並不允許另外再區劃庭園,因而衍生出「室內種樹」或是「樹天井」的規劃。

▲ALTS Design Office的另一個作品「小舟木の家」,在目光所及之處種植樹木,利用芬多精來療癒心情,打造一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住家。(viaALTS Design Office

◎空間的垂直延伸

與戶外連結的方法慢慢從水平延展轉移至「向上延伸」,潘怡華表示, 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山之手の家」就是將室內外做垂直連接的最佳範例,屋頂不再只是個房子的天頂軀殼,透過結構內退的手法將屋頂變成露台,或是設計成為觀景平台,讓住戶感受更深刻的四季更迭。

▲尤其小朋友特別喜歡屋頂陽台的新做法,爬上屋頂,似乎是每個小朋友的勝利舞台。(via佐々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創造開口與借景

借用室內的生活場景成為居家風景,是日本住宅常見的手法,「日本建築家常常在某些開口之中蘊藏哲理,從某些特別的角度視線來營造獨特的空間感。」潘怡華說道,她繼續解析: 「『山之手の家』個案裡, 建築師佐々木勝敏在瘦長型的空間利用高低漸層的開口創造縱深,同時又用水平格柵發揮橫向視覺的拉伸作用,所以我們不會覺得這個空間好窄好擠,反而會被若隱若現的曖昧畫面吸引目光。」

▲「Cow house」則能看見建築師伊月善彦運用開口保留傳統和室的靜謐之美。(via moon at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日本的民族性以致住宅建築型態也產生變化,從以往偏向「外冷內熱」的建築形式(請參閱——隱蔽又開放:外冷內熱的居家空間)開始出現「內外共用的概念」,區劃內外的界線越趨模糊,「阿久比の家」甚至願意藉由檐廊與外部環境串接,少了封閉,多了開放,視野可及之處也變得寬廣。

▲少了以往內外分界的絕對性, 「阿久比の家」不再以低調的姿態默默佇立,而是透過「縁側空間」化解與外界的隔閡。(via ALTS Design Office

此外,潘怡華也發現有趣的現象,都會中心建造的二代宅多半是採取上下分層的生活空間,而『コヤノスミカ』與『cow house』則是在傳統主屋旁新蓋一間現代住家,讓二世代在同個平面下共處。位在神戶的「軒下の家」是兩代家庭的共居住宅,y+M design office也讓兩幢獨立空間比鄰連成一間大房子,「省去上下樓的動線,這樣的好處是兩代的往來可以更頻繁緊密。」潘怡華分享她的看法。

▲「コヤノスミカ」脫離主屋另闢一處結合起區空間的工作室,運用木元素構築藝廊型態的設計,讓空間顯得格外清新脫俗。(via mA-style architects

▲神戶的「軒下の家」是新蓋的兩代宅,利用被樹木圍繞的隱晦通道區劃兩個世代的獨立生活空間。(via y+M design office

 

清美學空間觀察家:翎格設計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官網:www.ringo-design.com

粉絲團: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撰文:柯霈婕/協力:翎格設計】

※source:見學館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796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學時期主修工業産品設計,總期待有天能獲得素有産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獎素稱的IF設計奬,而在2018的一開頭,竟然真的如願獲得了「IF DESIGN AWARD 2018」,這次以DEEP的空間設計表現獲得了此殊榮,更加振奮了想要做出好的產品設計的初心,希望很快的將來能再次奪得產品設計的獎項!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39 + 清美學

 

買東西的時候用心挑選,買來之後可以好好珍藏。

這一直是我在幫業主選配家具時的主要考量,而在這清美學空間裡,餐椅的搭配從不同層面思考後,最終以造型簡單樸素,實用耐久,椅面為紙纖,木料為丹麥當地生產的皂裝橡木 ,加入 J 39 做為新案場的一員,其線條比例所呈現出的溫潤質感,即使再過個幾十年我想還是會讓人覺得很經典。

 

 

 

 

J39  J39-1  

J39單椅為Børge Mogensen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947年為FDB所設計,不但外型簡潔,所有線條皆符合人體工學,同時可大量生產並降低生產成本,設計至今雖已超過一甲子,卻仍是Børge Mogensen每年銷售最多的作品。via SIFAR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待在家裡也不錯

 

很多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之所以珍貴,並不是因為很昂貴或奢華,而是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很多不值錢的小裝飾品──自製的物件,舊書,老照片,古怪的收藏等等。但由於我們常常不希望自己顯得太過物質主義,所以我們往往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心力,去思考這些東西可以如何增進我們的快樂。

快樂就是……
買東西的時候用心挑選,買來之後好好珍藏,幸福不必遠求,在家找就有。

這是最近閱讀中我最喜愛的一本書.......

 

作者:葛瑞琴‧魯賓

 

FullSizeRender (11)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翎格設計近幾年來一直在傳達的概念空間,即是直.樸.淡.麗的清美學空間.

因空間給予居住者的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延伸,透過日常的喜好及收藏,隨性的擺放豐富自己的生活空間,

剛好就好的物品搭配上生活感的收納方式,適度的留白也是一種淡麗空間的展現.

讓人與空間都能自在呼吸!  

 

      擷取-1    

文章標籤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過日本童話《雪童子》嗎?當皚皚白雪飄落,雪精靈便從小雪人變作小孩子,陪伴膝下無子的孤單老夫妻,待春回大地,孩子隨著雪的消融消瘦消失,直到下個雪季再臨,雪童子又蹦著腳丫子,踏著亂瓊碎玉歸來。

《雪童子》物語有著日本神話一貫的報恩和循環概念,在季節更迭中帶出環境與心境的轉折,蒼茫中亮起一道如蜂蜜般香甜的燭光,奧妙皆仰賴時間的烘焙與人情的蘊釀。日本的建築工藝也遵循同道傳統,在新陳代謝之際,細膩地發酵人與物的醇厚之美。

2015年初隆冬時節,《綠‧建築家》協同設計師夥伴前進0度C的北國日本,在當地建築師及設計職人的帶領下,從高科技的東京摩天大樓,一路行至雪絮翻飛的輕井澤鄉野,虛心見學日本的木作、農產、建築及都市規劃,獻上我們精彩的記錄報導!

swfupload54c9b4eceadb8  

想瞭解一座城市就像認識一個女孩子,假設進入芳心共有七道門,第一道入境大廳讓你們相遇,第二道車站讓你們錯過,第三道餐館,遍嚐酸甜苦辣填補無可壓抑的渴望;第四道市集與百貨,琳瑯滿目懸掛贗品與真貨重重考驗你的品味和價值觀;想再往她心裡鑽,卻柳暗花明轉進大小劇場,在第五道門後跌進兔子洞,染上集體瘋癲、失序與傻氣;於是遁入自然,在第六道山洞裡清靜自省,揀拾初衷;最後你重返城市,推開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大門,置身她莊重靜定陳列的文明,開始懂得那些斑駁與脆弱,學會欣賞其中的珍貴與不朽。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料理,如同英國著名廚師傑米.奧利佛在他所著作的《傑米∙奧利佛的療癒食物》一書所寫的:「對我來說,食物不是家常菜,而是一種生活的療癒,讓我們下功夫用愛烹調、能讓我們快樂的食物。它是我們記憶中的美味童年,沮喪時它為我們加油打氣,在深夜撫慰我們寂寞的胃。」

swfupload55b5a09ade6b4  

▲位在天母大葉高島屋地下一樓的ABC Cooking Studio,走清爽明亮的空間設計風格。

看準台灣社會日漸對食安的要求,以及用美食療癒的廣大商機,旗下同時經營摩斯漢堡、樂雅樂、小高玉、餡老滿、大安森林食堂與羽村日本料理的台灣東元集團,與堪稱日本料理教室龍頭的ABC Cooking Studio合作,在2014年5月於台北市南港區正式開設第一所料理教室,並在2015年年初在天母大葉高島屋開設第二家料理教室,企圖用簡單的日本療癒且健康烹煮料理,來擄獲台灣人的心!

「綠建築家」特別邀請專精於日式清美學空間設計的「翎格設計Ringo Design」總監潘怡華(Eva)和我們一同走訪新開幕的ABC Cooking Studio天母大葉高島屋教室,與ABC Cooking Studio愛必食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企劃部部長傅中琍暢談料理與空間美學的親密關係設計學!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在家享受一頓美好的餐點了呢?平時上班忙碌,為了求快隨意外食果腹,回家也只是累得無法思考,家彷彿更像一間寄居的旅店,今天回家為自己或親愛的家人下廚做道菜吧!偶爾適度的換氣、放空,去除一些不必要雜質,讓家維持輕盈的幸福感,只要拿捏剛剛好的甜度比例,就能讓住宅成為心自願停留的目的地,而不再只是偶然的停駐。

swfupload55a754fa81880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0年,在「素材的選擇」、「製程的檢驗」、「包裝的簡化」三項標準下,無印良品以9種家庭生活用品和31種食品問世,迄今三十多年,當初數十種的品項,至今已達七千多種,範圍從家庭生活用品、食品,擴大到了服飾、電器、傢俱,甚至餐飲、房屋裝修、露營地等多元化事業。然而,不管是哪一個類別的事業,低調、簡單、自然的印象之外,無印良品帶給人一種舒適的安心感。

swfupload557a7d9a9fcc6  

隨著股份集中回到日本經營層後,無印良品MUJI的運營在台灣似乎有了更多變化和可能性,繼2015年初拜訪日本「無印良品之家」後,綠建築家特地再次邀請翎格設計潘怡華總監,拜訪無印良品總經理梁益嘉先生,希望更深入瞭解這個在生活中默默影響著許多人的品牌。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透亮、服貼是女生們選擇底妝時非常在意的考量,材質做為房屋的底妝,每天近距離的接觸,同樣大大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設計師如何為住家選用塗抹最合適的底妝,在擁有遮瑕功能的同時,卻又薄透呼吸,正是「清美學」從裡而外,從最深層的空間肌底,注入美麗活泉的秘訣,帶給人真正自在、零負擔的輕生活。

swfupload556d5ac542910  

©Apollo Architects & Associates

在地球日漸暖化、空氣汙染日漸嚴重的當下,人們心中也越來越嚮往一種「直、樸、淡、麗」的淨美生活,單純的材質構造驅使居住者安靜心性,沈澱思慮,從中簡單體悟生命純淨美感,我們從眾多日本家居得獎作品中,觀察並歸納出他們的共同特色,探討「自然木頭材質」、「穿透玻璃材質」、「淺色金屬材質」等建材運用,邀請讀者一起走入清美學的溫馨家庭風景中。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elicacy」這個英文字有精美、柔軟、優雅、細緻、清麗、美味等意涵,這些美麗的形容,在日本住宅中隨處可撿拾到相關的對應,在每個看似平常細微的日常中,其實都蘊含了內斂的深意,信手翻開幾頁生活篇章,都可以網羅到許多關於美麗事物的靈感,這些細心蒐羅的小小事物,都是值得人們潛心投入的珍藏。

swfupload557e3d14156c8  

©ALTS DESIGN OFFICE

為了能更深入地品味清美學住宅的優雅哲學,「綠建築家」從國際建築案例中,嚴選來自日本各地的特色住宅,並由專研清美學的「翎格設計Ringo Design」總監潘怡華(Eva),為讀者細數日本住宅含蓄簡約中的溫柔堅持。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潤的木色,清透的陽光,玻璃瓶插上柔美的鮮花一束,日本人的家居日常總是在簡單中透出一種深入淺出的優雅,彷彿連呼吸都可以吐納梔子花般的香氣。清美學,近年來被不斷被用來描繪一種「直、樸、淡、麗」的室內設計風格,在純淨無印的空間中,烘托恰到好處自然與暖意,美感與機能都被恣意書寫在屋瓦的字裡行間,在自在、舒適的小日子中,體現日本人單純、真摯的生活美學。

swfupload553f6c1fe8a22  

 (photo credit: mA-style architects)

揉合傳統日式建築特色與現代簡約設計的「清美學」風格,深受日本人喜愛,我們就近年屢獲日本建築設計賞的幾個住宅案例中,觀察並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色,探究「打破固定格局」、「迴遊空間」、「隱蔽又開放」等設計趨勢,引領讀者們來一場優雅的清美學家居空間巡禮。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民藝大師柳宗理說:「設計的最高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用途。」在凡事以講究展現設計師個性的現在,什麼才是「優良設計」的這個議題已漸漸被各式各樣酷炫的、華麗的包裝給掩蓋了。但這些看似令人驚奇、驚豔的作品,真的是好的設計嗎?如果以柳宗理的定義來檢視,有多少被稱揚的作品,其實並沒有考量到人類的用途,也就是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透過與專精於日式清美學空間設計的「翎格設計Ringo Design」總監潘怡華(Eva)一同觀賞由日本設計振興會(Japan Institute of Design Promotion,簡稱JDP)主導、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舉辦的「GOOD DESIGN in TAIPEI」台灣首展,讓我們重新思考「設計的意義」與「何謂優良設計」。

swfupload553f2441ee3bf  

▲GOOD DESIGN AWARD的標誌。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直、樸、淡、麗」為出發點,清美學空間相當注重美感追求,並在設計中加入女性細膩溫柔的特質,致力創造人類生活中各種規模的「功能美」。從女性視點出發,專門設計體貼粉領族及菜籃族需求的高機能性居家,為符合女性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

清美學設計哲學重視「人在空間內生活」的基本經驗,從動線、隔間與家具擺設的安排再次表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從真實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的角度思考,希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巧思,讓居住者理解生活與空間之間的意義。

swfupload550bee22002c5  

▲曾於日本留學的《翎格設計》總監潘怡華,致力於將當地職人精神帶回台灣,多年來闡揚樸實直率、淡雅清麗的空間語彙,將人性化設計與機能性融入空間中。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沒有自己的子女,所以把所有我設計的建築作品當成小孩來照顧。」

──谷口吉生(節錄自《20 JAPANESE ARCHITECTS》一書)

建築不僅僅是將空間置入框架的形體,也並非只有遮風避雨的價值,而是為了因應人類生活所誕生的巨大藝術品。就像谷口吉生將建築作品當作小孩疼愛一般,清美學風格在空間中注入人性的良善與真情,「以人為本」的設計充滿機能性,兼具實用與美感並渴望親近自然,強調陽光與空氣共存的健康價值,崇尚簡單而美好的生活體驗。

swfupload54d092fd99227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過日本童話《雪童子》嗎?當皚皚白雪飄落,雪精靈便從小雪人變作小孩子,陪伴膝下無子的孤單老夫妻,待春回大地,孩子隨著雪的消融消瘦消失,直到下個雪季再臨,雪童子又蹦著腳丫子,踏著亂瓊碎玉歸來。

《雪童子》物語有著日本神話一貫的報恩和循環概念,在季節更迭中帶出環境與心境的轉折,蒼茫中亮起一道如蜂蜜般香甜的燭光,奧妙皆仰賴時間的烘焙與人情的蘊釀。日本的建築工藝也遵循同道傳統,在新陳代謝之際,細膩地發酵人與物的醇厚之美。

2015年初隆冬時節,《綠‧建築家》協同設計師夥伴前進0度C的北國日本,在當地建築師及設計職人的帶領下,從高科技的東京摩天大樓,一路行至雪絮翻飛的輕井澤鄉野,虛心見學日本的木作、農產、建築及都市規劃,獻上我們精彩的記錄報導!

swfupload54c9b4eceadb8  

想瞭解一座城市就像認識一個女孩子,假設進入芳心共有七道門,第一道入境大廳讓你們相遇,第二道車站讓你們錯過,第三道餐館,遍嚐酸甜苦辣填補無可壓抑的渴望;第四道市集與百貨,琳瑯滿目懸掛贗品與真貨重重考驗你的品味和價值觀;想再往她心裡鑽,卻柳暗花明轉進大小劇場,在第五道門後跌進兔子洞,染上集體瘋癲、失序與傻氣;於是遁入自然,在第六道山洞裡清靜自省,揀拾初衷;最後你重返城市,推開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大門,置身她莊重靜定陳列的文明,開始懂得那些斑駁與脆弱,學會欣賞其中的珍貴與不朽。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過日本童話《雪童子》嗎?當皚皚白雪飄落,雪精靈便從小雪人變作小孩子,陪伴膝下無子的孤單老夫妻,待春回大地,孩子隨著雪的消融消瘦消失,直到下個雪季再臨,雪童子又蹦著腳丫子,踏著亂瓊碎玉歸來。

《雪童子》物語有著日本神話一貫的報恩和循環概念,在季節更迭中帶出環境與心境的轉折,蒼茫中亮起一道如蜂蜜般香甜的燭光,奧妙皆仰賴時間的烘焙與人情的蘊釀。日本的建築工藝也遵循同道傳統,在新陳代謝之際,細膩地發酵人與物的醇厚之美。

2015年初隆冬時節,《綠‧建築家》協同設計師夥伴前進0度C的北國日本,在當地建築師及設計職人的帶領下,從高科技的東京摩天大樓,一路行至雪絮翻飛的輕井澤鄉野,虛心見學日本的木作、農產、建築及都市規劃,獻上我們精彩的記錄報導!

swfupload54c9b4eceadb8  

以家居品牌起家的「MUJI無印良品」,秉持著追求品質、注重機能與實用性的理念,在簡約自然的設計中滿足生活需求,體現舒適而有感的居家美學品味。除了服飾、文具、食品、廚具等日常用品,近年來更將設計提案延伸到建築與空間的開拓,依照不同需求與周邊環境特色創建了「木の家」、「窓の家」和「縦の家」等不同屋型的「家」,並致力於空間模組化的推廣,為居住者量身打造簡約而舒適、兼具環保與功能美學的優質住宅。

翎格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